邺宫废瓦埋荒草,取之为砚成坚好。
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吾邦匠巧世其业,能辨环奇幼而老。
随材就器固不遗,大则梁栋细棼橑。
必须完者始称珍,何殊巨海寻三岛。
荆人之璧尚有瑕,夏后之璜岂无考。
况乎此物出坏陶,千耕万斸常翻搅。
吾今所得不专全,秘若英瑶藉文缫。
君诗苦择未如意,持赠只虞咍绝倒。
君不见镇圭尺二瑁四寸,大小虽异皆君宝。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苏轼,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从废瓦中淘得古砚的事情。
原诗如下:
邺宫废瓦埋荒草,取之为砚成坚好。
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吾邦匠巧世其业,能辨环奇幼而老。
随材就器固不遗,大则梁栋细棼橑。
必须完者始称珍,何殊巨海寻三岛。
荆人之璧尚有瑕,夏后之璜岂无考。
况乎此物出坏陶,千耕万斸常翻搅。
吾今所得不专全,秘若英瑶藉文缫。
君诗苦择未如意,持赠只虞咍绝倒。
君不见镇圭尺二瑁四寸,大小虽异皆君宝。
译文如下:
邺宫废弃的瓦砾被埋在荒草之中,被当作砚台来使用,成为了坚硬的好物品。
数百年来,寻找的人非常多,现在很难再找到。
我们国家有手艺的人擅长这种技术,他们能够分辨各种材料的特点,无论年龄如何都能掌握它。
他们会根据材料的性质来决定制造什么样的器物,不会遗漏任何细节。大的物品比如梁柱,小的物品比如房椽。
只要是完整的都被认为是宝物,就好像大海里寻找三个岛屿一样困难。
荆人的玉璧还有瑕疵,夏朝人制作的宝玉也没有经过考证。
更何况这些物品都是在破碎的陶器中发现的,经过千次耕作或无数次打磨,常常是乱七八糟的。
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并不全都是完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贵。
你写的诗如果选择不当,我可能会嘲笑你,甚至认为你是在讽刺。
你没看到过那些价值连城的玉圭和瑁吗?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都是珍贵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