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画家赵文敏的《题赵文敏杜陵戴笠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碧鸡坊里春风颠,浣花溪边晴日暄。 碧鸡坊是唐代长安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大街。春风颠是指春风得意,心情愉悦。浣花溪则是成都市内一条古老的河流,春天景色宜人,阳光明媚。 浩歌一曲花弄影,慷慨不及开元前。 浩歌一曲指的是大声歌唱
【赏析】 王维的《西行寄同乡诸友》,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公元754年(开元二十一年)春。当时王维在长安任右拾遗,与友人相别,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对同乡朋友的感情和对他们的祝愿。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同乡友人后所作。全诗八句四联,前六句为第一联,“昔与六七友”以下为第二联;后二联为第三联、第四联。 首联:“昔与六七友,颉颃丽江乡。”意思是:以前和我交游的是五六位朋友,我们曾一起翱翔在丽江的山野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玉的《筠窗读易》。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1. 我家鉴湖山水僻,七百年来读周易。 - 我家:我居住的地方。 - 鉴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的西湖之南,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 山水僻:形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 - 七百年来:指从北宋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年的历史。 - 读周易:指的是研究《易经》这部古老的典籍。 2. 化龙江上栖凤林,云淡风暄奏金石。 - 化龙江
【解析】 此诗首联写其行役在外,彩侍潘舆;颔联写岁时力作禾黍登,昕夕承颜起居吉;颈联写薰风种得萱草花;尾联写人间五鼎未足羡,世上浮名徒自夸;中间四句写琴瑟和埙篪的和谐之乐;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 【答案】 春萱堂(一)越州孝子事行役,彩侍潘舆映朝日。 ①越州:古地名,即今浙江绍兴一带;②孝子:对父母尽孝的人;③事行役:外出服兵役。 译文:越州的孝子外出服役,彩侍在潘舆中映照朝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刘郎(即刘禹锡)行乐图的诗,描述了刘禹锡在京城的生活情景。 我们来看第一句“刘郎不是寻常者,风流肯在他人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刘禹锡不同于常人,他的风度和才情都超过他人。这里的“寻常者”指的是普通人,而“风流”则是指才情出众,有才华。所以整句诗的意思是,刘禹锡的风度和才情都超过了普通人,他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魅力。 第二句“手中绾着青丝缰,街头走跨青骢马”。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冬岭:冬天的山岭。瑶林:瑶草,指山林。 缟:白色,这里指白雪。 天飞失孤鸟,万境归一寂:天空中飞鸟不见了,一切景象都归于沉寂。 何物行路人,旅骑犹历历:是谁在行走呢?他骑着马还历历在目。 天高人事异,长途未遑息:抬头仰望,天地间人事迥异,我长途跋涉还未休息。 纶巾:用丝织成的头巾。 独有高居朋:只有你和朋友们在一起。 适:安适,舒服。 幽观失欢喜,感遇相劳逸:在幽静的观察中感到快乐
春阳将逝,红芳凋落,山深林密,流水呜咽。 楼观隐于青天之中,幽人驻足环车之辙。 仰望此景,难以亲近,无法与世人分别。 赏析: 这首诗以四句诗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春阳忽将违”描绘了春天阳光的短暂和逝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易逝。 次句“红芳坐来歇”则表达了春天的花朵即将凋谢的美丽景象,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第三句“山深云木稠”
题陈所翁画龙 海潮怒卷天风急,白浪嵯峨雪山立。 老龙戏浪蛟蜃随,爪甲尽带烟云湿。 古来画者谁最工,神妙独有陈所翁。 嗟哉此图多变化,雷雨淋漓笔锋下。 兴来展卷为君题,不数僧繇擅高价。 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陈所翁的画作《题陈所翁画龙》。诗中描绘了海浪翻腾、天空阴沉的景象,以及一条巨大的龙在海浪中戏耍的画面。龙的爪子和鳞片都沾满了雨水,显示出画面的生动与逼真。陈所翁的绘画技艺非常高超
注释: 夏云收敛了空虚的壑谷,轻风吹散了林间的原野。 袒胸坐在幽静的庭院中,未曾有尘世的烦扰打扰。 水磨声不喧闹,只是均匀地调和着凡人的情感。 骏马甘愿伏于槽枥,喂养它便清凉可口。 万物的情致已经全都逸出,山林小径没有商贾的喧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联写景,通过描述夏日云彩、轻风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题龙山李氏行乐图 金陵客舍惊秋早,故旧相逢即倾倒。 未询市上新富儿,且访山中旧遗老。 李君自昔称文儒,双瞳炯炯长髭须。 石田茆屋堪为记,流水飞云山自娱。 闲来乘兴无远迩,竹杖芒鞋随去止。 世人笑咤任纷纷,荣辱升沉同逝水。 别来五载未承颜,几回清梦到柴关。 借问君今年几十,庞眉鹤发颜如丹。 有时高斋成独坐,心事悠悠忘物我。 秋风吹老涧边薇,寒禽嗙熟庭前果。 开壶与客更忘怀,天然之乐谁相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