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孝子事行役,彩侍潘舆映朝日。
岁时力作禾黍登,昕夕承颜起居吉。
薰风种得萱草花,北堂宴坐觞流霞。
人间五鼎未足羡,世上浮名徒自夸。
雍雍琴瑟既在御,嘒嘒埙篪亦相递。
四时乐事满庭闱,一点闲愁无梦寐。
人言萱草解忘忧,不知和气能相求。
若将陟岵兴哀叹,得见宜男应更愁。
信知草木有同味,薰莸自古难同器。
屈生蕙茝落沅湘,谢氏芝兰长庭砌。
越州孝子独苦心,二亲存殁思慕深。
生祥下瑞无休日,孙子绳绳嗣好音。
【解析】
此诗首联写其行役在外,彩侍潘舆;颔联写岁时力作禾黍登,昕夕承颜起居吉;颈联写薰风种得萱草花;尾联写人间五鼎未足羡,世上浮名徒自夸;中间四句写琴瑟和埙篪的和谐之乐;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
【答案】
春萱堂(一)越州孝子事行役,彩侍潘舆映朝日。
①越州:古地名,即今浙江绍兴一带;②孝子:对父母尽孝的人;③事行役:外出服兵役。
译文:越州的孝子外出服役,彩侍在潘舆中映照朝阳。
赏析:此诗首联点题,直接点明“春萱堂”,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二)岁时力作禾黍登,昕夕承颜起居吉。
①禾黍:泛指农作物;②昕夕:早晚;③承颜:奉承、孝顺父母;④起居:生活起居。
译文:岁时力作农作物丰收,早晚侍奉父母起居安好。
赏析:此诗第二联点题,由春萱堂引出作者的生活,表现了作者与父母的感情。
(三)薰风种得萱草花,北堂宴坐觞流霞。
①薰风:暖风;②萱草花:一种草,传说这种草能使人忘忧;③北堂:指父母的卧室。
译文:用薰风种得萱草花,在北堂宴坐饮酒如流霞。
赏析:此诗第三联写萱草开花,宴坐饮酒,表现了作者生活的悠闲。
(四)人间五鼎未足羡,世上浮名徒自夸。
①五鼎:古代礼制,诸侯祭天用九鼎,卿大夫用七鼎,士用五鼎。这里借指官衔或地位;②浮名:虚名。
译文:人间有五鼎之贵也不足羡慕,世人只追求虚名也是自讨没趣。
赏析:此诗第四联写世人追求虚名,作者对此不屑一顾。
(五)雍雍琴瑟既在御,嘒嘒埙篪亦相递。
①雍雍:形容琴瑟和谐;②御:通“欲”,想要,希望。
译文:雍雍琴瑟已经奏响,嘈嘈笙簧也相互传递。
赏析:此诗第五联写琴瑟笙簧的奏唱,表现了和谐之美。
(六)四时乐事满庭闱,一点闲愁无梦寐。
①乐事:喜事;②闱:内院,宫室;③梦寐:做梦,睡眠。
译文:四季的欢乐事情充满庭院,一点闲愁没有入梦。
赏析:此诗第六联描写庭院中四季的喜庆气氛,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七)人言萱草解忘忧,不知和气能相求。
①萱草:一种植物。相传它的叶子像母亲的手掌,所以用来比喻母亲;②和气:和睦之气。
译文:人说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却不知道和睦之气能够互相寻求。
赏析:此诗第七联议论,作者认为只有和睦之气才能使人忘却忧愁。
(八)若将陟岵兴哀叹,得见宜男应更愁。
①陟岵:陟山而望其母的坟墓,指思念家乡;②宜男:多子的儿媳。
译文:如果因思家而兴起忧伤感叹,那么见到多子女的儿媳就会更加忧愁。
赏析:此诗第八联议论,作者认为思乡之情会让人更加悲伤。
(九)信知草木有同味,薰莸自古难同器。
①信知:诚然知道;②同味:气味相同;③薰莸:两种香草,熏莸是两种气味不同的香草。
译文:诚然知道草木都有相同的味道,薰莸这两种香草自古以来都难以放在一个器皿里。
赏析:此诗第九联进一步发挥议论,作者认为草木有相同的味道,薰莸两种香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皿里。
(十)屈生蕙茝落沅湘,谢氏芝兰长庭砌。
①屈生:屈原自称;②蕙茝:香草;③沅湘:湖南沅水和湘江;④谢氏:谢灵运家族;⑤庭砌:庭院里的台阶石。
译文:屈原的香草被贬谪到沅湘之地,谢家的芝兰花长年盛开在庭院里。
赏析:此诗第十联进一步发挥议论,作者认为屈原的香草被贬谪到沅湘之地,谢家芝兰花长年盛开在庭院里。
(十一)越州孝子独苦心,二亲存殁思慕深。
①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②存殁:活着的时候和去世的时候;深:深刻、深沉。
译文:越州的孝子心中深深痛苦,活着的时候和去世的时候都思念着父母。
赏析:此诗第十一联描写孝子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表现了孝子的孝心。
(十二)生祥下瑞无休日,孙子绳绳嗣好音。
①生祥:生吉祥的征兆;下瑞:降下的吉祥之物;②孙子:子孙;绳绳:连绵不断的样子;嗣:继承。
译文:出生吉祥的征兆没有休止的日子,子孙们一代代地继承美好的家声。
赏析:此诗第十二联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家庭的向往之情。
本诗以“越州孝子”起兴,全诗以“萱堂”收结,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堪称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