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实
注释: 春江十咏: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江景的诗。每句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江景的美丽与宁静。 门外青溪溪外山:门前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而溪流之外的山峦则显得苍翠欲滴。这里用“青溪”和“山”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山光长在有无间:山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幻莫测,时而明亮如洗,时而昏暗如墨。这种变化无常的光色,恰似人生的百态,充满了诗意。 白云飞尽晴窗午
诗句原文: 漠漠江烟晓未开,行人唤渡过江来。 一篙不见水清浅,撑散眠鸥石畔苔。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 - 翻译: 1. 【注释】漠漠:烟雾蒙蒙。晓未开:天还没亮。 2. 【译文】清晨江面上雾气蒙蒙,天色还未大亮,有人招呼着让渡船过来。 3. 【译文】只看到一篙(长竹竿)下去,水位似乎变浅了一些,船上的鸥鹭被惊动,纷纷飞散,岸边的石头上也沾满了苔藓。 - 赏析: 1. 意境描绘
【注释】 芳:芳香,这里指春天的草木。平陆:平坦的原野。曛(xūn昏沉)。数声:几声。牧笛:指牧人吹奏的笛子。江空:江面空旷。剡(shàn狭)剡:鸟尾分叉的样子。归鸦:归来的乌鸦。落:落下。暮云:傍晚的云层。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南看到春江景色时的感受。全诗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 【赏析】 《春江十咏》,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诗。这组诗歌主要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武夷山二首 宾云奏彻控青鸾,彩幔香销生翠寒。 三十六峰秋色里,月明人倚玉阑干。 注释:宾客云集演奏音乐直至天空中的青鸾都听得见,五彩的帘幕和芬芳的香料随着微风散去散发出阵阵清香。在三十六座山峰环绕下的秋季景色中,月光明亮时人们依傍着玉石栏杆。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武夷山秋天的景象,色彩斑斓的帷幔和飘散的香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三十六座山峰环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美丽屏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作品,属于《春江十咏》系列中的一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熟睡晴沙爱暖曦,鸬鹚鸂鶒莫相疑。 (翻译:阳光明媚的晴空下,沙洲上熟睡的人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鸬鹚和鸂鶒不要互相猜疑。) - 熟睡:指人们正在午间休息或睡觉。 - 晴沙:晴朗的天空下的沙滩。 - 暖曦:温暖的阳光。 - 鸬鹚(ní cí):水鸟,常在水中捕食鱼类。 - 鸂鶒(yán sì):水鸟
诗句:杨柳青青夹岸垂,含烟带雨总相宜。 译文: 岸边的杨柳绿得发亮,它们在春江两岸垂挂着,仿佛带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和雨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中“杨柳青青夹岸垂”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杨柳的青翠与水面的波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和谐的氛围。“含烟带雨总相宜”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景色的独特之处,无论是轻烟缭绕还是细雨绵绵
诗句原文 欲看太乙青藜火,笑领仙人绿玉杯。物外同心谁管鲍,山中清话得张裴。 译文注释 这首《题方丈》是宋代翁合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深感悟。诗中的"太乙青藜火"和"仙人绿玉杯"分别寓意着深邃的道家思想和高雅的文化氛围;而"物外同心谁管鲍"则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友情的向往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并理解其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分析作答。 “春江雨过水溶溶”意思是:春日里,江面上雨后水涨,水流湍急。春江雨过后,水面上涨,水流湍急。这两句是写春江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江水暴涨的图景。 “短棹孤篷有钓翁”意思是:小木舟上,一个渔翁正垂钩垂钓。“短棹孤篷”,说明船很小。“钓翁”
平芜百亩敞南郭,四散人家隐篱落。 翳翳桑麻晓色浓,霏霏竹树晴光薄。 大厦微茫垂柳边,残烧杳蔼苍山前。 侍郎故园渺何许,玉涧日暖流寒泉
宾云奏彻控青鸾,彩幔香销生翠寒。 三十六峰秋色里,月明人倚玉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