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寻友人不遇 洲渚多落英,溯流寻远山。 轻舟载美酒,摇荡绿波间。 俯咏拾瑶草,遐思隘尘寰。 夤缘忽失遇,怅望遂空还。 注释: 1. 洲渚:小洲和沙洲。2. 溯流:逆流而上。3. 轻舟:小船。4. 美酒:美酒。5. 摇荡:摇曳荡漾。6. 俯咏:俯身吟咏。7. 拾瑶草:拾取瑶草。8. 遐思:遐想。9. 夤缘:偶然的机会。10. 怅望:惆怅地眺望。11. 遂:于是、就。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是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再对照题目的要求,指出其手法并加以解说。本题的关键词是“樱桃花欲落,风雨暮凄迷”“忽忆郊园日,竹林通涧西”“弱蔓滋野楥,兰叶长芳畦”等,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一) 译文: 樱桃花将要凋零,风雨之夜令人凄迷。忽然想起往日的郊园,那片竹林通向小溪之西。 (二) 译文: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华氏溪亭:在今四川成都市西。茱萸黄菊稍班班:指茱萸和菊花都显得黄灿灿。班班,明亮的样子。野水寒烟苍莽间:指野外的水流带着寒气,烟雾迷蒙,景色苍茫。 【赏析】 此诗写于唐代诗人王建任成都县丞时,他与友人一起游华氏溪亭,登高望远,观赏山中风光。 “茱萸黄菊稍班班,野水寒烟苍莽间”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景图。诗人首先用“茱萸黄菊”点出时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意境、手法、情感等,按照这些要点来组织答案。 本诗是一首纪游诗,描写的是诗人游览苏州西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点明季节特征;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欣赏西山美景,颈联写诗人在船上题雁作书
翠竹萧萧倚碧梧,一亭聊以赋闲居。 翠绿的竹子在苍梧树下摇曳生姿,我在小亭中随意地赋诗作画。 浮杯乐饮思潘岳,藻思春江濯锦如。 我举杯畅饮,思绪飞扬如同潘岳,春天的江水映照着锦缎般的波纹。 注释: - 翠竹萧萧倚碧梧:形容竹子青翠欲滴,与碧绿色的梧桐相映成趣。 - 一亭聊以赋闲居:用小亭作为暂时的居住之地,抒发闲适之情。 - 浮杯乐饮思潘岳:指喝着酒杯,享受着快乐,心中想着晋代文人潘岳(字安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逐句释义”,则先解释全诗大意,再解释诗句含义。然后根据注释作答。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最后写出诗句赏析。 【答案】 ①吴山:即浙江钱塘县西北的吴山。 ②朝霭外:朝雾弥漫在山外。(或:朝雾笼罩在外) ③阊门:即阊阖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开之门。 ④超忽:飘忽不定;孤帆远:孤舟驶向远方;舒:展开、舒展。 ⑤北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檐前幽鸟自相呼”,意思是在庭院前的屋檐上,有鸟儿互相呼唤。这里用“檐前”“幽鸟”“自相呼”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池上红蕖映绿蒲”,意思是在池塘上面,红色的荷花和绿色的蒲草互相映衬。这里用“池上”“红蕖”“绿蒲”这些词语写出了诗人的意境。 “五月夜凉如八月,一窗风雨梦南湖”,意思是在五月的夜晚,清凉得就像八月一样,而我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风雨
诗句原文: 画图常识春风面,云雾衣裳楚楚裁。为问人间春几许,石栏西畔牡丹开。 译文注释: 春风拂面,云雾缭绕的衣裳显得格外美丽动人,仿佛是裁剪而成。我想询问人间春天有多少?石栏旁边,牡丹花开正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通过春风、云雾和牡丹三个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首先,诗人以春风面和云雾衣裳勾勒出春天的美好形象
烟雨空蒙远树齐,人家树底自成蹊。 只因二月吴松尾,渚际维舟听竹鸡。 注释: 1. 烟雨空蒙远树齐:形容江南春雨蒙蒙细密,远处的树木都看不清楚了。 2. 人家树底自成蹊:指在树林中行走的人会留下自己的足迹,因为树根交错形成了小路。 3. 只因二月吴松尾:这里的“只”是“仅仅”的意思,意味着只有在二月时,吴地的松林才能看到这种景象。 4. 渚际维舟听竹鸡:在江边的沙洲上摆船等待捕鱼
注释: 1. 春雨萧条:春天的雨水,带来了萧瑟的氛围。 2. 独掩扉:独自关闭了门扉。 3. 庭柯径筱绿依依:庭院里的树木和竹径上长满了绿色的植物。 4. 莫思南渚:不要去想南方的水域。 5. 停舟处:停船的地方。 6. 烟柳垂阴满钓矶:烟雾缭绕的柳树垂下了阴影,填满了钓鱼的平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独自闭门不出,欣赏着庭前的绿色植物,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安详。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