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用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 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 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 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 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 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 凡大制诰
丁卯校艺贡院作
席庐清昼列千袍,射策词场百战劳。 明日京华春榜揭,蓬莱天近五云高。
京都次马伯庸尚书
滦水桥边御道西,酒旗闲挂暮檐低。 春从绿树阴中老,云补青山阙处齐。 画戟遥临青琐闼,紫骝解惜锦障泥。 鸾凰自为明时出,宜傍上林高处栖
子贞,原名曹元用,元代诗人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 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 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 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 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 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 凡大制诰
曹元用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 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 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 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 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 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 凡大制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