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拱州道中二首 第一首:城楼百尺兀相望,帝作东辅拱神州。 当日隋家漕渠柳,至今春在末梢头。注释:百尺高的城楼耸立在两边,皇帝作为东方的辅佐,拱卫着神州大地。当年隋炀帝时修建的漕渠上的柳树,到现在春天还在枝头。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拱州城楼高大壮观的景象,以及隋炀帝修建的漕渠上柳树依然生机勃勃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首: 城楼百尺兀相望,帝作东辅拱神州。 当日隋家漕渠柳
【注释】 论议当今耸外庭:在朝廷里议论时政。耸,耸然、耸立。 英英人物照丹青:英俊的人物如同绘画中的丹青,色彩斑斓。 文章共道追千古:文章都称赞其才华横溢,可与古人并驾齐驱。 训诂曾看媲六经:对古代文献的训诂研究,也和《六经》相媲美。训诂,训诂解释。 畴昔鹓行今几在:过去是文官队伍里的一员,现在不知还有几人? 异乡薤露不堪闻:他已去世,听到薤露之歌令人心碎。薤露,汉乐府曲名,这里比喻哀悼亡友。
郑维心挽诗二首 回忆谷口孙,清腴气貌显 山潜三十年,吐百卷书香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郑维心挽诗二首》。诗人以深情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谷口孙的敬仰和赞美。其中“我忆谷口孙,气貌清而腴。山潜三十年,吐此百卷书”一句,诗人回忆起谷口孙的形象,他的气质清新、丰满,隐居了三十年后,却能吐出如此丰富的知识与智慧,令人钦佩不已。 鉴赏: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一首: 双头芍药,亭亭自映立。 风露吸饮时,颜色鲜润丽。 作诗咏其美,词句皆佳妙。 注释:双头芍药,指的是两朵并生的芍药花。亭亭自映立,形容这双头芍药花朵挺拔而美丽。风露吸饮时,指芍药在风吹雨淋中吸收天地精华,变得更加娇艳动人。颜色鲜润丽,赞美这朵芍药花的颜色鲜艳、光泽亮丽。作诗咏其美,用诗歌赞美这朵芍药花的美丽。词句皆佳妙,认为这朵芍药花的诗词都很优美。 赏析
龟溪左顾亭二首 余不溪上山,映我杯中绿。 我醉狂欲歌,潜蛟睡方熟。 注释:在龟溪的左边有一座亭子叫左顾亭,我在亭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峦,它们倒映在我的酒杯里,显得格外清晰。我喝得有些醉意了,想要唱歌,却发现自己已经沉睡,仿佛一只潜藏的蛟龙还在沉睡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左顾亭欣赏自然景色、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人通过“映我杯中绿”和“潜蛟睡方熟”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自己的醉意。同时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 —— “和峦嶅”是地名,“二子”可能是指两位朋友。"寒食"是中国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禁火的一天。“少天色”意味着天还没亮。“五字”指的是诗的字数或者篇幅限制。 雾雨昏不醒,东风晓能酸 —— “雾雨”指的是大雾和雨水。“昏不醒”意味着被这景象弄得神志不清,无法清醒。“东风”指春风。这里的“酸”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生机或者某种感觉。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古德,古时的高僧;今师,现在的高僧。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高僧的赞美,他通过对比古时的僧人和现在僧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两位僧人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古德”和“今师”的对比,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不同理解和实践。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佛教中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吴公立:即李白,字太白。承事:官名。唐代翰林院官员的职称。吴武陵:即吴筠,字孝肃,号贞寂先生,唐朝人。他以文章知名于世,曾任礼部员外郎、侍御史等职。他的诗作中多有隐逸之意,如《游仙诗》等。“脱”字在这里是脱离世俗的意思。“超然”指超越尘俗,不受世俗的束缚。 了知:了解。胸次:心胸,胸怀。宏深:宽广深远,这里用来形容胸怀宽广。 樗里:地名,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季心:季子之心
注释: 去年的今天,天还没有亮时,我与峦和、敖两个朋友在野外放风筝。那时我们还是孩子,桃李树半遮半掩,显得有些狼藉。 能随里门儿,买饧作寒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旧日的友情之作。首句“去年今日时”,点明时间;“桃李半狼藉”,写去年寒食节放风筝的情形;“能随里门儿,买饧作寒食”则写今年的寒食节,诗人想当年曾随里门儿买饧做寒食,如今自己能买饧了却心愿,故有感而发,以“能”字领起
注释: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在寒食节,江南江北的船只往来繁忙),五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江北的舟船往来繁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江南江北的景象进行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