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写的,表达了他坚守节操、不屈于权贵的坚定决心。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五斗难堪志愿违 - "五斗"指的是贫困的生活,"五斗米"是一种古代货币单位,此处用来比喻生活的艰难。 - "不堪"表示无法忍受或承受不了。 - "志愿"是指个人的愿望或目标。 - "违"在这里意味着违背或放弃。 2. 斜川宁与宿心期 - "斜川"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者其他有特殊意义的地点。 -
周元举侍郎挽诗一首 回翔三纪到丹泉,始觉深归雨露边。 黄霸声名初不减,吾丘智略孰居先。 勤劳再见云横岭,志业空惊雪满颠。 愁绝故山三径晚,不堪持酒酹风烟。 注释: 【回翔三纪到丹泉】:周元举侍郎在官场上已经工作了三年。 【始觉深归雨露边】:开始觉得深归的雨露滋润着大地。 【黄霸】:指汉宣帝时的宰相黄霸。 【吾丘智略】:这里指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吾丘寿王。 【云横岭】:形容云层高而厚重
注释:人们都说二月时,细雨霏霏滋润着树梢。天色何时会放晴,要等待在寒食节的少些时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寒食节前夜有感而作,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全诗以“人言”起兴,引出“二月”“霏雨”,再以“天色何时光”发问,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注释】 谈经析理:讨论经书和道理。老逾工:年纪越大,学问越精深。 马融: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季长,南阳西鄂(今河南舞阳)人。少学律历,后通五经,好音律,善鼓琴。 心远:意指思想超脱尘俗,不为名利所累。 语真端有古人风:言谈中自然流露出古代文人的风骨气节。 壶觞:酒杯。 残年:指晚年。拄杖:手杖。桥公:晋朝文学家陶渊明曾隐居在庐山东林寺旁,自号“田园诗人”。 【赏析】 《吴彦和朝散挽诗二首》
译文: 三年间飞黄腾达近要津,声名磊落动朝绅。 当时荐士韩安国,早岁谈经井大春。 芸省并游今几在,螭坳立处梦曾真。 蹒跚西望门生老,悽断云山泪满巾。 注释: 1. 方司业:人名,诗中作者对一位同僚的称呼。 2. 三纪:三十年,形容时间长。 3. 飞腾:迅速升迁,比喻仕途得意。 4. 近要津:接近朝廷的重要职位。 5. 声名磊落:名声响亮且正直无邪。 6. 韩安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本诗共8句,可分三组:第1-4句为第一组:“向来风韵照清秋,气压元龙百尺楼。”这两句是说:你向来有清风明月之韵,照临清秋的景色
岂弟临民契昔贤,政成终自弛蒲鞭。 暮年三径师元亮,故国扁舟老计然。 北陌东阡遗杖履,后冈前道锁风烟。 郎君秀美如圭璧,会有恩光贲下泉。 注释: 1. 岂弟临民契昔贤:岂弟,意为和善;临民,治理百姓;契昔贤,指过去的贤明君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怀念。 2. 政成终自弛蒲鞭:政成,指政治清明;弛蒲鞭,比喻卸下繁重的职责。这里意味着在政治清明之时,官员可以卸下繁重的责任,享受生活。 3.
诗句解读 “同舍西雍四十春,乱离君我两身存。” - 同舍西雍: 指的是作者与同舍之人在西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机构)共事的岁月。西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名称,这里用来象征共同的经历和友情。 - 乱离: 指战乱或混乱的时期,通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时期。 - 君我两身存: 表示尽管处于乱世之中,作者和他的同伴仍然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君"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领导或者领导者
注释: 1. 世事何曾有到头,此心安处便休休。 世事没有尽头,只要内心平静,就没有什么可遗憾。 2. 田园竟老陶元亮,乡里谁如马少游。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终于结束了,谁能像他一样在家乡度过余生? 3. 乐施轻财知气概,飞觞举白见风流。 慷慨施舍、轻财重义,展现了他的气魄;豪饮畅谈,彰显了他的风采。 4. 吁嗟四十年前梦,追怆经行泪莫收。 感叹四十年前的梦境已成现实,追忆过去的时光,不禁泪流满面。
诗句一:当年负笈京华客 翻译:当年我带着书箱,在京城求学 注解:当年,指的是过去的时间;负笈,意为背着书箱,形容学者勤学苦读的情景;京华,指京城,古代对京城的称呼。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怀着求知的热情,踏上求学的旅程,背起书箱前往京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句二:振臂论交法从班 翻译:振臂高呼,志同道合之人聚集一堂 注解:振臂,意为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