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凤
刘应凤是元代的诗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字尧举,号书台,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的安福塘边,这一地理位置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刘应凤生活在元朝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墨客活跃的时代。他在宋末曾入仕,但不久之后,随着元兵南下和南宋政权的灭亡,刘应凤不得不面对国家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选择。这种背景促使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以文自娱
元代刘应凤《挽罗榷院子远 其二》释义
【诗句解析】 1.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家灭亡时的痛苦和无奈,以及面对百鬼的欺凌和各种困境时的无助。 2.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年老体衰,人生如梦,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 3.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修炼的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4.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
送文总管朝燕 其四
满眼平畴草自春,乌鸦无数是耘丁。 鬼神如奉君王问,为说东南磷火青。
送文总管朝燕 其三
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送文总管朝燕 其二
点检桑枌泪几行,羞和书屋总荒凉。 孔明景略留遗传,分挂当年夜雨床。
送文总管朝燕 其一
唤得岚乡昨梦回,东风万里上金台。 出关曾解婆娑否,枝北枝南一种梅。
寄青山
曾诵先生感寓诗,如今似写我心悲。 西施贫处无盐笑,乌获饥来竖子期。 不士不农焉用彼,无齐无楚竟何之。 光阴未老人先老,荒草斜阳泣断碑
中斋归自海上见访
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 谏书檄草俱成血,野服黄冠再见身。 麈尾悲酸浑欲死,灯前潇洒俨如神。 更阑万籁收沉尽,地阔天高两主宾
挽朱梧月
早岁出山交识广,晚年闭户子孙单。 酒边谈笑俱成史,病后风骚尚可坛。 直向九泉寻辈行,肯留百世说艰难。 江空云冷衣冠尽,猿鹤羞人指亦弹
挽罗榷院子远 其三
尝忆东华裹饭时,五千字挟海潮飞。 臣愚敢避权奸忤,主弱宁知国事非。 相马有奇堪下拜,屠龙无用只空归。 江南文物侵寻尽,洒泪单传第一衣
挽罗榷院子远 其二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