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凤
诗句原文: 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译文: 在夹道两旁,红旗飘扬,如同战马般驻足。乡亲们心中欢喜又疑虑,期待又忐忑。上天似乎有意留下一个英明的继承人来继承这孤竹国,但又有谁能像伯夷那样,隐居在西山上,享受简朴的生活呢? 注释: - 夹道:指道路两旁。 - 红旗:古代军队行进时,会以红旗作为标志。 - 驻:停留,此处指停下。 - 马蹄
【注释】 ①平畴:平坦的原野。②耘(yùn)丁:耕田的人。③奉:敬奉、侍奉。④东南:指东南方,这里指东南方向。⑤磷火:磷火是磷的燃烧现象,发光时有红、黄、绿等色彩,故称。⑥青:青色,这里指磷火发青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随文总管到江南某处游览的情景。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全篇结构严谨而又浑然一体,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首联“满眼平畴草自春,乌鸦无数是耘丁”,写眼前景色
诗句原文: 天留仲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注释解释: - 天留仲子继孤竹:这里的“天留”可能指的是天命或者天意,意味着文天祥(文山)被留下接替了伯夷的孤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仲子”是对文天祥的尊称,而“孤竹”则是指古代的一个诸侯国,此处暗指文天祥接替的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领袖之位。 - 谁向西山饭伯夷:这句中的“西山”很可能指的是伯夷的最终隐居地,即周朝末年伯夷饿死于首阳山的地方
解析 第一句 - 诗句:“曾诵先生感寓诗” - 译文与注释:曾经读过先生感怀的诗作。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通过阅读先生的作品而产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句 - 诗句:“如今似写我心悲” - 译文与注释:现在这首诗好像在描述我的悲伤。 - 赏析: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比,他通过读先生的作品感受到的情感与他自己的心绪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第三句 - 诗句
【注释】 点检:检核、检查。桑枌:桑树和榆树的种子,古代用其来占卜吉凶,故称“桑枌”为“点检”。泪几行:眼泪流了几次,几行。羞和书屋:羞愧于书房已空无人居住。总荒凉:全部荒凉破败。分挂:分别挂在。当年夜雨床:在除夕夜风雨交加的时候,将孔明灯挂在竹竿上照明。孔明灯:一种以竹子为骨架,内充易燃物如蜡制成的灯笼,用以照明或燃放。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借咏孔明灯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东华裹饭:指唐玄宗在位晚期,曾以“裹饭”自喻(即用米团裹着饭),表示自己对朝政的忧虑。 2、 权奸忤:指李林甫等奸佞之臣。 3、 相马有奇堪下拜:指李白曾作过翰林院待诏,因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离开长安,后被召还。 4、 屠龙无用只空归:言其才华虽出类拔萃,但终难施展,只得空归。 5、 江南文物侵寻尽:指李白在长安不得志,流寓江南一带。 6、 洒泪单传第一衣:指李白一生贫困潦倒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中斋归自海上见访。 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 谏书檄草俱成血,野服黄冠再见身。 麈尾悲酸浑欲死,灯前潇洒俨如神。 更阑万籁收沉尽,地阔天高两主宾。 注释: 1、中斋:即张中行,字公度,号中斋,山西灵丘人,清代著名诗人和学者。 2、海上:指海上之行归来。 3、见访:被访问。 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 把石头当作床铺,让白云作为席垫,就像坐在鲸鱼的背上一样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作答时,注意抓住重点诗句,理解其意思,然后分析其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本诗前两句是写文总管朝拜燕王时,梦中回到了故乡岚山,梦中的景色与现实大相径庭。“东风万里上金台”是诗人对文总管的祝愿,希望他能像春风一样,为燕国扫平一切障碍。后两句是说文总管在出关时是否曾经解下衣带,折一枝梅作为离别时的纪念。“枝北枝南”指折梅,暗寓了文总管的思乡之情。
【注释】 挽罗榷院子远其一:挽,挽留;榷院,官署,即御史台。远,指远离京城。 门庭王谢盛:王谢,东晋时琅邪王氏、陈郡谢安两大世家。盛,兴旺发达。 骨相岛郊穷:骨相,人的相貌或气度。岛郊,海岛边陲地区,比喻偏远荒凉的地方。穷,衰败。 躬行自得前贤法:躬行,亲身实践;前贤,古代的圣人贤人。法,法则、规矩。 家礼犹还三代风:家礼,家族的礼仪制度;三代,夏商周三代。风,风气、风尚。 脚迹肯随权要出:脚迹
挽朱梧月:朱梧月,即朱德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早岁出山交识广,晚年闭户子孙单:早年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晚年时隐居深山,子孙稀少。 酒边谈笑俱成史,病后风骚尚可坛:在喝酒聊天中,许多事情已经变成历史;虽然生病了,但还能写下一些诗词歌赋。 直向九泉寻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