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 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 母丧,心痛病卒。 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 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 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
采莲童曲 其二
西湖采莲舟,上有愁思妇。 不摘芙蓉花,何因出素手。
明下童曲 其一
走马上越桥,遗却黄金鞭。 遥望射堂头,徘徊骄不前。
明下童曲 其二
赭白千里姿,斑骓八百馀。 乘不独自去,日与陆郎俱。
同生曲 其一
盛时不再逢,百岁一何促。 愿以南山松,秉作夜游烛。
同生曲 其二
蟋蟀空局促,人命安可为。 但当饮美酒,醉即蒿里歌。
石城曲 其一
可怜冶游郎,大马高缠騣。 冶游石城下,闻名少年中。
石城曲 其二
珂峨同心髻,环插三子钗。 种种随时变,懊恼郎君怀。
石城曲 其三
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 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石城曲 其四
大艑十八橹,长篙如竹林。 张帆看风色,知是下江陵。
乌夜啼 其一
石城诸少年,歌舞日相新。 刘生安东平,是郎得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