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寄吴明卿 其十 梁苑秋色悲凉,泪眼回首吴门,知君心志不凡。海内知己稀少,问天涯何处觅知音。 注释: 梁苑(古地名)无人,秋天的气息使人感到悲伤; 吴门(今苏州),我回头望去,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下来; 知君(了解你,知道你的心意或志向)不尽平生意,你的胸襟宽广,不拘小节,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海内穷交更有谁,在这广阔的世界,能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又有几个呢?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咸池一奏合宫成,帝自垂裳拱玉京。 - 注释:在音乐中,咸池是古琴的曲名,演奏时声音宏大,象征着和谐与统一。“合宫成”意味着所有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乐章;“垂裳”指的是君王亲自垂衣拱手(古代帝王或贵族的一种礼节),象征谦逊与尊重。“拱玉京”则是对玉京城的比喻,玉京城是传说中的天庭之城,这里暗指音乐达到了极致的境界。 - 赏析:此句通过音乐的宏大和君王的谦恭形象
诗句:诏遣词臣集汉都,明年羽猎大夸胡。 译文: 皇帝命令文人聚集在汉朝的京城,明年将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来展示武力。我们都同情那些仍然坚守岗位的武士,不要在意长杨赋是否还存在。 注释: 1. 诏遣词臣集汉都:皇帝命令文人聚集在汉朝的京城。 2. 明年羽猎大夸胡:明年将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来展示武力。 3. 共怜执戟人犹在:我们都同情那些仍然坚守岗位的武士。 4. 莫问长杨赋有无
{"Poème": "Vers", "translations": ["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 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 "analyses": [ "'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这句诗通过对比描绘出皇家宫殿中的景象,金茎玉树象征着高贵与华丽,而人间则显得宁静而空阔。这一句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
注释:汉家的词人满金门,谁能理解凌云壮志感至尊?一出子虚乌有的名字就兴起,司马相如每天都承恩。 赏析:这首诗以殷正甫的才名和才华,来反衬自己的失落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羡慕之情以及对自己才能的无奈。全诗用典贴切,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君王赐宴柏梁台,七字新诗汉体开。 首倡自天酬不得,曲终还赖岁星才。 君王赏赐宴会在柏梁台举行,用七言新诗赞美汉武帝的文风。 首倡之作来自天上,却得不到回应和赞赏,最后依靠岁星之才才得以完成
【注释】帝宠爱词臣,弄彩毫,形容皇帝对词赋的喜好;蓬蒿宫阙,蓬蒿是杂草,宫阙指朝廷。 五云高,五色祥云高悬。自怜一日三赋,一天之内写了三次赋。 不(分)傍人赐锦袍,不羡慕别人得到皇帝赐给的锦袍。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任翰林学士时。诗人在京城任职期间,与殷正甫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即是殷正甫离开京城赴京后,诗人写给他的临别赠诗。 首句点题。“帝宠词臣弄彩毫”,写皇帝对词赋的喜欢,词赋是帝王宠幸的才艺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十载间,你在风流侍从之职上,归来依旧帝城春。金华殿里,你和那些谈论经书的客人一起,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同时代的人。 注释1:侍从臣,指皇帝的近臣或大臣,这里特指文臣。2.金华殿,是唐代翰林院所在地。3.半是同时献赋人,说明殷正公在翰林院期间,有许多文人学士与他交游,他们互相切磋学问、诗歌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他的好友殷正公(字子正)的一首诗
【注释】促殿卿之官:催逼(你)到朝廷去做官。一作“促君赴阙”。春色:指春天的景色。平台:即平地,指京城长安。散客愁:游子在外漂泊,心情郁闷。淮南桂树小山秋:淮南桂树在秋天时凋零。 【赏析】 首二句写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归隐,对春色和秋光都无动于衷的心境。后两句写自己为国尽忠、为官尽力,却不得重用,内心悲凉。 “催君赴阙”(催促你入朝做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从诗中可以看出,此诗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诗
【注释】 东观: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在洛阳南宫建有东观。后借指京城。风流:风度、气派。著作郎:官名,唐时翰林中书省设著作郎。殷正甫:人名。内翰:翰林学士的别称,因唐代学士皆以翰墨为职业而得名。京:指北京。赋成:作赋已毕。清思:清新的思想。秋水:比喻文章如秋天的水一样清澈明净。霜毫:比喻笔锋犀利。洒玉堂:洒向朝廷官府。 【赏析】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是晚唐诗人韦庄赠给友人殷正甫的一首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