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卿
别时芳草两回春出自《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倏已三年矣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别时芳草两回春的作者是:李幼卿。 别时芳草两回春是唐代诗人李幼卿的作品,风格是:诗。 别时芳草两回春的释义是:别时芳草两回春:指离别时草地上已经经历了两个春天的变化,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 别时芳草两回春是唐代诗人李幼卿的作品,风格是:诗。 别时芳草两回春的拼音读音是:bié shí fāng cǎo
近日霜毛一番新出自《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倏已三年矣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近日霜毛一番新的作者是:李幼卿。 近日霜毛一番新是唐代诗人李幼卿的作品,风格是:诗。 近日霜毛一番新的释义是:近日霜毛一番新:近日我头发因霜白而显得更加新。此处“霜毛”比喻头发因年老而变白,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 近日霜毛一番新是唐代诗人李幼卿的作品,风格是:诗。
在唐朝诗人李幼卿的笔下,游烂柯山四首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巨石何崔嵬:描述了烂柯山上的巨大岩石,其形状高大而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崔嵬"一词常用来形容山峰高耸、险峻,这里用来形容巨石,突出了其巍峨壮观的特点。 2. 横桥架山顶:描绘了一座横卧于山顶之上的桥梁,这座桥的存在为山路提供了便利,使得登山者可以跨越险峻的地形
【注释】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西南。烂柯:古神话中的神木,传说砍下后可以变成箭。二仙:指谢灵运和王羲之。樵夫:打柴的人。俄顷:一会儿。仪形:仪表和姿态。 【赏析】《游烂柯山四首》是晋代著名诗人谢灵运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描写了作者游览烂柯山时所见的奇异景象。 第一首写二仙和樵人相遇。烂柯山在浙江衢州,山上有一座庙宇叫烂柯亭。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游玩
注释: 1. 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前年春天与独孤常州兄弟在赏花时分别。 2. 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现在又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增加了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 近日霜毛一番新:最近看到你头上又长出了白发。 4. 别时芳草两回春:离别时,你种下的草已经两次发芽了。 5. 不堪花落花开处:无法忍受花儿凋谢和盛开的地方。 6. 况是江南江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这句诗描绘了佛寺坐落在秋日的山中,僧堂建在山顶。 2.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这里表达了与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合,分别占据不同的净土和天空。 3.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描述了寺庙周围环绕着森林,进入房间后有一条小路穿过。 4.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这句话描绘了站在高处
【赏析】 烂柯山,在浙江衢州市境内。唐末,有两位僧人在此山中修炼成仙,后不知去向。据《太平广记》记载:晋人王质伐木至山中,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将斧子放在一边观看。等他回来时,手中的斧柄已变成了两段木炭。回到村里,发现树都烧焦了。后来,王质到另一家去做客,主人正在吃饭。王质问:“你们家的饭怎么这样香?”主人回答说:“因为昨天你在这里砍柴,我今天正好用这柴做饭。”王质这才恍然大悟
游烂柯山四首 拂雾理孤策,薄霄眺层岑。 迥升烟雾外,豁见天地心。 物象不可及,迟回空咏吟。 注释: 1. 拂雾理孤策:整理行囊,准备出发。拂雾,整理行囊准备上路;理,整理、收拾。2. 薄霄:高空;霄,天空。3. 迥升烟雾外:远远地升到烟雾之外。4. 豁见天地心:豁然开朗,看到了宇宙的本源——天和地的心。5. 物象不可及:世间万物的景象都不如它。物象,世间万象;及,比得上。6. 迟回空咏吟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拂雾理孤策,薄霄眺层岑。 迥升烟雾外,豁见天地心。 物象不可及,迟回空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