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两朵能行白牡丹,妒花风雨忍相残。主人不吝东风面,明日还来一倚栏。 注释:两朵白牡丹(即芍药)能够行走,它们在风雨中互相嫉妒、争斗,但最终都会忍耐下来,继续生长。主人不会吝啬东风的温暖,所以明天还会来到园中,倚着栏杆欣赏这盛开的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芍药花不畏风雨,勇敢生长的景象。诗人以芍药为喻,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为乐老所写的竹枝词四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派遣云英唱自己的词,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的词就是璞墩的诗。璞墩的风月无边,还是那青春年少时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美好景色和表达对年轻时光怀念之情的词。诗人通过描绘璞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过去青春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全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竹林塘西越女归,双双采莲歌夕晖。 兰舟荡桨忽分去,两岸风花高下飞。 注释: 竹枝词: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恋之情。 竹林塘西越女归:描述了越女(古代女子的别称)在竹林塘西边回家的情景。 双双采莲歌夕晖:描述了越女们一起采摘莲蓬,唱着歌儿,夕阳映照下的美景。 兰舟荡桨忽分去:描述了小船划动,突然分开的情景。 两岸风花高下飞:描述了两岸的风花随着船只的移动上下飞舞的景象。
《竹枝词十首》是王夫之依调填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荷花有日绽金须:描述了荷花在阳光照耀下,金色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仿佛是盛开的少女。 2. 荷叶无心系水珠:荷叶无心去牵挂水面上漂浮的水珠,表现出一种超然和自在的态度。 3. 浪打萍开从恼妾:波浪冲击着萍花四散开来,让诗人感到有些烦恼,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场景触动了诗人的某些情感。 4.
诗句如下: 杨柳湾头𦩆舸开,杨花飞雪逐船来。 译文为: 在杨柳湾的码头上,一只小舟缓缓打开,飘洒的杨花如同飞舞的雪花跟随船只而来。 关键词解释: 1. 𦩆舸:一种古代的小船,常用于水上运输。 2. 杨花:指柳树的花朵,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气息。 3. 杨花飞雪:形容杨花飘落的景象,像雪花一样纷飞。 4. 郎爱杨花随舵转:指男子喜欢随风摇曳的杨花,如同船舵转动一般灵活多变。 5. 侬怜杨柳倒根栽
竹枝词十首 巫山欲出三峡中,狼山还隔海门东。何人不打开船鼓,何人解使斗帆风。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的“巫山”与“狼山”分别指代不同的地理标志,前者位于长江三峡之中,后者则在更遥远的东部海域。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山川之美的无限眷恋和怀念。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古代交通的不便,船只需要依靠摇橹来推进,而风帆则是利用自然风力来驱动船只前进
竹枝词十首 嫩鹌鹑斗不相降,野鸳鸯飞不作双。昔年挑冰上雪岭,今年贩水下长江 昔时生活艰辛挑冰上雪岭,今岁贩卖下江水。 注释: - 嫩鹌鹑:小鹌鹑。 - 争:争斗。 - 降:屈服。 - 野鸳鸯:野生的鸳鸯。 - 作双:成双。 - 挑:挑着。 - 雪岭:指高耸入云的山脉,此处比喻艰苦的生活。 - 贩:贩卖。 - 下长江:指下到下游去。 赏析: 《竹枝词十首》是清代方文创作的诗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并附上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暮雨朝云神女峰 - 诗意:在傍晚的细雨中,云雾缭绕如同神仙居住的神女峰。 - 译文:傍晚时分,天空中的细雨和缭绕的云雾仿佛是仙女居住的神女峰。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2. 三朝三暮黄牛踪 - 诗意:黄牛在山间往返,经过三个早晨和三个黄昏。 - 译文
【注释】鸬鹚(núcí):水鸟名,形似老鹰而小。鵁鶄(wěi xiāo):即鹜(fù),野鸭。运:眼睛活动。江花笑水郎不去:江上的荷花好像在嘲笑那水边的郎君不回家。白浪掀天郎不归:白浪冲上云天,郎君不归。 【赏析】这是一首情诗。诗人以鸬鹚、鹭鸶、鹜和江花为喻,写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鸬鹚衔鱼只道饥”,写鸬鹚衔鱼以为饥饿,实际上却是它误认渔者为敌,所以不敢飞去。次句“鵁鶄运目也孤飞”
【注释】 江边:指湘江西岸。浪向:犹言“浪说”。爇片脑、点脂麻:都是古代一种熏香的用具,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用香料熏香的打扮。 【赏析】 此诗是描写江边女娃斗茶的情景。首句写寒梅自开,次句写江上女儿自己烹茶,第三句写她们在花前熏香,第四句写她们在茶里加香料,最后一句写她们在茶中点脂麻,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打扮,生动而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