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诗句释义与赏析 谢惠楮衾(1) 吴宫金蹙凤花绫,春暖熏笼换水沉。 注释: - “金蹙凤花”指的是用金线绣着凤凰图案的丝绸。“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 - “春暖”暗示春天的到来,温暖宜人。“熏笼”是一种用来薰香的器具,通常置于室内,用以营造舒适的环境。 - “换水沉”则是指将水沉(一种沉香木)放在熏炉中燃烧,以散发香气。 译文: 你赠给我的是吴宫中的华丽丝绸,上面绣有金线勾勒的凤凰图案
注释: 株苓桔梗是最为奇特的药材,药笼书囊都是用来装这些药。 不要将眼前的处境和贫富看作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良相的标准,要知道良相就是良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予儒医陈西岩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陈西岩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首句“株苓桔梗最为奇”,诗人用“株苓”和“桔梗”两种草药来比喻陈西岩的才华。这两种草药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株苓可以清热解毒,桔梗可以宣肺利咽,诗人借此赞美陈西岩的医术高明
【注】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 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注释:在茂密的森林中,有三五户人家,矮矮的围墙外露出几朵娇嫩的桃花。客人骑着马在春天里行走,路过一处房屋时,特意敲门讨杯茶喝。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的“柴门”
【注释】 代:代替。按察:指监察使的职务,唐代设此职以监察州县官吏。元结:字次山,河南人,曾任道州刺史,世称“ 元左拾遗”。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这首诗就是诗人代替他监察州郡的感想之作。 【赏析】 杜陵是杜甫的故乡,他的诗作《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句子,所以人们把杜甫比作杜陵,而把元结比作杜陵人。元结在唐德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当时作者就任道州,因而有这首诗
【注释】 春日:指春天。 杜鹃:古代传说,蜀王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啼声凄切,因此人们称悲鸣的杜鹃为“杜鹃”。 日日劝人归:意思是每天不停地催促人回去,暗喻作者被召回京城。 一片归心谁得知:意思是我一片思乡的心愿,有谁能理解呢? 望帝:传说中的蜀王杜宇,因亡国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催人泪下。 有神:有神巫、仙人等,这里指的是杜宇化身的杜鹃鸟。 谓余何日是归期:意思是你叫我什么时候才是回家的时候啊
注释:在庆全庵找到了桃花盛开的好地方,这里又迎来了一年中的春天。请不要让花瓣随着流水飘走,怕有渔郎前来询问渡口在哪里。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桃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首句写诗人在庆全庵找到一处好地方,可以避开秦地的战乱,享受春天的美好。第二句写桃花盛开的季节到来,再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第三句是诗人对于花落水流的担忧,担心美丽的花朵被水流带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时,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意象和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同时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写作背景等具体环境进行综合赏析。 “九十萱亲天下稀”,萱即忘忧草,是母亲的象征。九十岁高龄的祖母,天下罕见。“萱”字在这里是借指祖母。意思是:九十岁的老人,天下少有啊!表达了诗人对祖母深深的思念之情。 “十年甘旨误庭闱”,甘旨:滋味美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题天台寺阮道士房》。 第一句“阮郎正好住天台”中,“阮郎”是指阮籍,他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文人,而“天台”则指的是位于浙江东部的天台山。这句诗表达了对阮籍及其所居之地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玉女多情忽放回”中,“玉女”通常指的是仙女,这里特指那位住在天台山上、与阮籍有深厚感情的仙女。“忽放回”意味着忽然回到阮籍身边。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之中,仙女降临人间
【注释】 寄谢叔鲁: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抒发自己的思友之情。 一岁:一年。君不来:你(指谢)不来访。 欠徘徊:不够徘徊。徘徊:来回走动。 归时:归来之时。留诗在:有诗留在身边。 何日:什么时候。畅好怀:尽情地欢畅。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岁”字下得巧妙,它既表示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愁。第二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之情
注释:不要说新年的客人来得晚,晴好的天气也相约而来。春风只被多情的人苦苦煎熬,红嫩青新总要诗来描绘。 赏析:此诗是写春天景色的。前两句写晴天暖日,后两句描写春风和春花。诗人通过“莫道”和“却相期”等词语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