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华
从此投外国出自《立木海上刻诗》,从此投外国的作者是:李赞华。 从此投外国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此投外国的释义是:从此投外国:从此离开故土,投奔外国。 从此投外国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此投外国的拼音读音是:cóng cǐ tóu wài guó。 从此投外国是《立木海上刻诗》的第4句。 从此投外国的上半句是: 羞见故乡人。 从此投外国的全句是
羞见故乡人出自《立木海上刻诗》,羞见故乡人的作者是:李赞华。 羞见故乡人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羞见故乡人的释义是:羞见故乡人:感到惭愧,不愿意见到故乡的人。通常用来表达因为某些原因(如未能完成使命、成就不够等)而感到对故乡人有所交代不了,不愿面对他们的情感。 羞见故乡人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羞见故乡人的拼音读音是:xiū jiàn gù xiāng
大山全无力出自《立木海上刻诗》,大山全无力的作者是:李赞华。 大山全无力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山全无力的释义是:力不从心,比喻有志而不能实现。在这里,“大山全无力”可能意味着尽管有伟大的山岳,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或许是在形容一种力量或能力的缺失,或者是某种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状态。 大山全无力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小山压大山出自《立木海上刻诗》,小山压大山的作者是:李赞华。 小山压大山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小山压大山的释义是:小山压大山:比喻力量虽小,却对强大对手产生了影响或压制作用。 小山压大山是五代十国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风格是:诗。 小山压大山的拼音读音是:xiǎo shān yā dà shān。 小山压大山是《立木海上刻诗》的第1句。 小山压大山的下半句是:大山全无力。
【注释】 立:竖。木:树桩。投外国:指远离家乡,到外地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写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此诗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大山压在小山之上的情景。“压”字形象地表现了两座山峰高耸入云,巍峨雄伟,气势磅礴,不可阻挡。而“羞见故乡人”则表明了诗人因被贬谪而感到羞耻。后两句“从此投外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无奈。 【译文】 小山在大海中压着大山, 大山全无力。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899—936契丹主阿保机长子,本姓耶律氏,名倍,小字突欲,契丹迭刺部霞濑县人。 初立为皇太子,复为东丹王。 父死,其弟为帝,赞华遂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奔后唐。 赐姓东丹,更名慕华,授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二年复赐姓李,名赞华。 转义成、昭信节度使。 清泰三年(936),末帝遣人杀之于洛阳。 后晋高祖追赠为燕王。 辽兴宗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生平见《新五代史》卷七二
899—936契丹主阿保机长子,本姓耶律氏,名倍,小字突欲,契丹迭刺部霞濑县人。 初立为皇太子,复为东丹王。 父死,其弟为帝,赞华遂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奔后唐。 赐姓东丹,更名慕华,授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二年复赐姓李,名赞华。 转义成、昭信节度使。 清泰三年(936),末帝遣人杀之于洛阳。 后晋高祖追赠为燕王。 辽兴宗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生平见《新五代史》卷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