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
注释: 金针:指绣花用的金线。象筒:古代的一种盛酒器,这里比喻针具。鸳鸯:指绣品上的鸟形图案,双刺:指刺绣的花纹像鸳鸯那样成双成对,交错排列。扇罗:古代的一种织物,以丝织的罗纹为饰。却嗔:却恨,却讨厌。狸奴:指绣品上像狐狸一样的图案,狸,一种野兽,常被作为图案出现在绣品上,这里泛指绣品上的图案。抓乱:指刺绣的线条不整齐。五色绒:指刺绣时使用的彩色丝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刺绣过程的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万花丛里泽初承,紫磨金摇不自胜。义髻早知无死所,不如生不负青陵。 译文: 在万花丛中,她的容貌如同初升的朝阳,光彩照人,令人无法自持。她的美丽如同紫色的宝石般闪耀,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摇曳,让人无法自胜。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不再留恋世间的纷扰,宁愿选择自由的生活,不愿再被束缚在青陵。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对杨贵妃的赞美之词
注释 月牙:月牙形的鞋。束靿:缠上鞋带。红幧首:红色丝带扎在帽沿上。月门:即“月门洞”,指女子的足部。脱落:脱下。葵花斗:用来形容女子脚上的鞋子。寿郎:长寿的意思,这里借指长寿的人或长寿的事物。金莲:古代女子的一种绣花鞋,多以红色为主,形状弯曲如莲花。细蹴:轻轻地踩踏。花心:花朵中心,这里比喻女子的足心。寿郎酒:祝寿时敬给长寿人的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踏鞠的诗
胡女牵来狞叱拨,轻身飞上电一抹。 胡女,指唐朝时回纥族的妇女,她们身穿胡服,骑骏马,是当时很有名的民族女子。狞(níng)叱拨,即狞叱拨马,意思是胡女的马跑得很快。半兜玉镫(dēng),形容马上的人穿着华丽的服饰,玉镫是古代的一种鞍具,这里指马鞍。湘裙,指湖南出产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春泥,春天的泥土,用来比喻马的蹄下踏过的地方。罗袜(wà),指用丝绸做的袜子,这里泛指美丽的鞋袜。 赏析:
``` 钩弋夫人 注释及赏析 - 原文: 婕妤未换母仪尊,闻说君王已寡恩。 太子宫中无木偶,可无鞠域到尧门。 - 译文: 婕妤尚未更换母仪之尊,听闻君王已失去恩义。 太子宫中没有木偶,怎能到达尧帝的门前。 - 注释: 1. 婕妤:古代对嫔妃的美称。 2. 母仪尊:指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榜样。 3. 寡恩:缺乏仁慈或恩典。 4. 太子:皇帝的儿子。 5. 木偶:比喻没有情感的人或事物。 6.
注释: 甘睡 漏声减少,良宵难耐;昼日已晚,天气却仍炎热。 东家女伴太过骄纵,竟然偷走主人的裙腰。 译文: 夜晚的时间过得很慢,太阳已经落下了。天气炎热,让人感到困倦。东家的女子太骄纵了,竟然偷走了我的裙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描述自己的感受。他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他抱怨夜晚的时间过得太慢,太阳已经落下了,天气仍然炎热。他认为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到困倦。他进一步描述了东家的女子
在元朝诗人杨维桢的笔下,《女史咏十八首·其八·女贞木杨氏》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坚守节操的女子形象。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 第一句:“守死重闺事不睽”表达了这位女子对家庭的忠诚与坚守。 - 第二句:“九泉不负陆郎妻”则展现了她的坚定信念,即使死后也绝不背离丈夫的承诺。 - 第三句:“至今坟上女贞木”,通过“女贞木”这一象征,强调了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的忠诚。 - 第四句
注释: 《十六天魔》的舞蹈已经学会,但背反莲花掌却觉得有些痛苦。夜深了,不管排练是否结束,还在灯前踏着影子跳舞。 赏析: 这是一首咏舞诗,通过“习舞”这一题材,描绘出了一位舞蹈演员在练习舞蹈时的艰辛与努力。 第一句“《十六天魔》教已成”,描述了舞蹈演员已经学会了《十六天魔》这个舞蹈。这里的“教”指的是学习、掌握舞蹈的过程,而“成”则表示已经成功完成。 第二句“背反莲掌苦嫌生”
诗句输出:长门不用买多才,纨扇炎凉善自裁。 译文输出:在长门宫里,无需购买太多才能,只需掌握如何妥善处理手中的丝织扇即可。 注释输出:班婕妤是西汉时期的女辞赋家,以才华横溢著称。她在宫廷中受到皇帝的宠爱,但后来因故被贬至长门宫居住。她的作品《自悼赋》中表达了她退居后的凄苦心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班婕妤在长门宫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其才女的风采和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阳春:唐教坊曲,属南曲。宋时盛行,多用于宴席上助兴。 “学书”是诗题。 【赏析】《续𢅸 二十首 其一 学书》是一首五古小诗。诗人在宴会上,以酒为媒,以笔为友,与朋友一起学书。此诗即写学书之事。 开头二句写学习书法的情景。“歌彻阳春”,歌声高亢悠扬,好像要把春天的阳光都唱到天上去了;“酒半醺”,指饮酒已到半醉状态。这两句是说,在酒意朦胧之时,兴致高昂地学起书法来。“玉尖搦管蘸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