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雨中金灯花 尽日凄凉雨,丛花照素秋。 碧檠看最瘦,红艳欲俱流。 有泪长门夜,无人小院幽。 更怜湖畔路,翠烛冷飕飗。 注释: - 尽日凄凉雨:整日都在下雨,天气显得格外凄凉。 - 丛花照素秋:花朵密集地生长在一片丛中,映衬着秋天的素净。 - 碧檠看最瘦:用绿色的灯具来看,发现这些花朵中最瘦弱的那一朵。 - 红艳欲俱流:花朵虽然鲜艳但似乎快要凋零,好像要全部流向远方。 - 有泪长门夜
秋晚自皋亭至临平二首其一 不减看山兴,吾行及杪秋。斜阳半郭外,晴翠满船头。林晚开黄叶,波明见白鸥。前峰烟际寺,历历记曾游。 注释: 不减看山兴,吾行及杪秋。 不减:比不上。看山兴:欣赏山水的兴致。杪秋:指深秋时节,秋天的末尾。 斜阳半郭外,晴翠满船头。 斜阳:夕阳西下的景象。半郭外:半城之外。晴翠:晴朗的天空和翠绿的山色。船上头:船头上。 林晚开黄叶,波明见白鸥。 林晚
汪旭瞻的《芦溪书隐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解析: 1. “汪子有书癖,长怀万古情。” ——汪旭瞻(汪有书癖,长期怀念着千古之情) - "书癖": 指喜欢读书成癖,形容对书籍有深厚的感情。 - "长怀": 表示长期以来一直怀念、思考。 - "万古情": 指永恒的情感或情怀,这里可能是指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2. “与人殊嗜好,无地著功名。”
【注释】 江城:指余姚,今属浙江。汉县:汉代置。唐时为明州治所,后称余姚。图经:图籍,即《汉志》。砥节:砺节,磨砺节操。催科:催征赋税。里俗歌:《诗经·小雅》中有《采薇》诗篇,其中“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句中“伤”与“哀”音相近,后人遂以“哀”字借代悲哀。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送施檗斋之官馀姚,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江城(今余姚),次句点出送别之人是片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中
登清凉寺 石城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的常熟境内。清凉寺在山麓,是当地著名的古刹之一。 诗句释义: - 第一句“石城山上寺”:石城山是一座山峰,山上有一座寺庙,即清凉寺。 - “云是李王宫”:李王,即南唐后主李煜,他曾经在石城山上建有行宫。这里的“云”指的是山上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 - “路折三休至”:指登上石城山的道路曲折多变,需要多次休息才能到达山顶。 - “江横万里通”
秋晚自皋亭至临平二首其二赏析: 《秋晚自皋亭至临平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山忆丘丹隐,泉题玉局仙”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将近临平道,临平暝色连。”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接近临平的道路,而天色已渐渐昏暗。在这句话中,“暝色”指的是黄昏时的光线,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远风灯照牵,微月簖鸣船
诗句解读如下: 宿芦庵 投止芦中宿,前山澹夕阴。春风花渚响,夜火佛堂深。饥獭窥禅定,惊乌助客吟。何人偏早起,床下有挐音。 注释与赏析: - 投止芦中宿:“投止”意为停留,“芦中宿”指的是在芦苇丛中的临时住宿,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选择在河边的芦苇荡里过夜的情景。 - 前山澹夕阴:“澹”在这里是形容天色昏暗或平静的意思,“夕阴”则是指傍晚时的阳光被云层遮住,形成的一种朦胧的景象
【注】 1.晏(yàn):晚。 2.𧮭:指香炉。 3.清谈:指闲谈。 4.塔礼:指拜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庙环境的七言诗,诗人以静夜独坐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夜景图。首联“闲房晏坐处,幽绝到何曾”写诗人在闲房中静坐,环境幽静,仿佛从未有人来过。第二联“小𧮭因耽静,清谈懒对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闲坐中沉迷于安静的环境,懒得和僧人交谈。第三联“香焚石上月
【译文】 经过嘉兴,我不禁怀念起八年前在嘉兴的一段经历和岁月。那时,我住在尖头学绣塔旁,乘坐着平底载花船,在嘉兴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如今,我已年老体衰,只有鬓发和胡须还在改变。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那曾经美好的嘉兴。 【注释】 过嘉兴:路过嘉兴。禾兴郡:指嘉兴县。尖头学绣塔:即尖山塔,位于嘉兴南门外。平底载花船:指载花船,一种船只的名称。波冷鸭群语:形容湖面水波荡漾,鸭子在水面上游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溪流凡几曲” - 描述溪流弯弯曲曲的样子,暗示着旅途中曲折或复杂的情况。 2. “曲曲月随船” - 月亮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移动,表达了夜晚在水上旅行的宁静与美丽。 3. “别浦春寒浅” - 指的是春天时,远离岸边的水域(别浦)开始感受到春寒(浅)。 4. “名园夜色偏” - 描述园林在夜色中显得特别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