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被贬黄州时所作。董端明,即董敦颐,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诗著称,有《北山集》。此诗为其中一首,描绘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渔父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的向往。首句“风烟回首钓鱼台”,写诗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醉乡七首。 昔人爱酒复能诗,阮籍陶潜盖有之。 共道尚书兼此兴,超然异代忽同时。 译文: 昔日的人们喜爱饮酒和诗歌,阮籍、陶渊明等人也有这样的兴趣。 人们都说尚书兼有这种爱好,但我认为他更超脱于世,不同于其他朝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董端明的一首奉题诗。诗人通过描绘董端明的醉乡图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 鲙缕丝丝雪色鱼,碧筒香细引村沽。江天此乐谁无分,不问官家乞鉴湖。 注释: - 鲙(kuài)缕:指切好的细丝鱼肉。 - 丝丝:形容鱼丝细长。 - 雪色:形容鱼的颜色像雪。 - 碧筒:指用来装酒的竹筒。 - 香细:形容香气细腻。 - 引村沽:引领着去村中购买。 - 江天:指江边的天际。 - 谁无分:没有人能够拒绝这种乐趣。 - 官家:此处指官府或者贵族。
【注释】董端明:即董源,五代后周画家。渔父:隐逸之士。醉乡侯:指晋人陶渊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董源《渔父醉乡图》十六首中的第七幅的题咏。诗中称董源为“子房”,赞其帷幄之中神谋妙算。他晚年辞官归隐,自得其乐。作者称赞他的勋劳,现在已无人提及了;但他仍受到皇上的恩宠,被赐封为“醉乡侯”
```plain 重楼杰阁上烟霞,戟带飘飘护翠华。 侍女番休春醉著,不知野鹿犯宫花。 注释: - “重楼杰阁”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楼阁,形容建筑的宏伟壮观。 - “烟霞”指云雾和山间的色彩,这里用来描绘楼阁周围的美景。 - “戟带飘飘”形容武器装饰华丽,随风飘扬的样子。 - “护翠华”表示用这些华丽的装饰来保护或守护着什么。 - “侍女番休”意味着侍女们停止饮酒,可能是酒宴即将结束的信号。 -
【注释】奉题:敬题;董端明:董源,北宋画家,擅山水画。渔父七首:这是作者为董源的《渔父图》所作的诗。 译文:志和是渔夫的隐士,他隐居在霅水旁,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的风流潇洒的形象被描绘出来。他不需要像画家那样去画他的形象,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他身穿貂蝉,威武庄严地坐在麒麟上,就像一只真正的麒麟一样。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志和作为渔夫的隐士形象以及他在霅水旁的生活方式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 雷泽田渔翊圣明,射蛟南幸见升平。 稍分天汉昭回象,更和江湖欸乃声。 译文: 奉和董端明的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第七首。在雷泽田里捕鱼的渔民辅佐圣明之君,在南方射蛟,见到太平景象。稍微划分了天上银河的光明,更加和谐地与江湖上水鸟的叫声相应。 赏析: 这首诗是奉和董端明的《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第七首
观钱德尝书画 临池竞赏无心笔,破产新酬没骨花。 老子眼寒俱不识,劳君煎点入香茶。 注释: 观钱德尝书画:观看钱德的书画作品。观,观看;德尝,指画家钱德。 临池竞赏无心笔:站在水池边欣赏书画,没有心思去书写。临,面对;池,池塘;竞,竞争;赏,欣赏;笔,笔墨,指书写。 破产新酬没骨花:为了创作出新颖的书画作品而不惜倾家荡产。破产,破产;新,新的;酬,报酬;没骨花,指无骨的花鸟画。 老子眼寒俱不识
【注释】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指《奉题董端明所藏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七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渔父”喻董文简的为人,表现他不愿在官场中争名夺利、贪恋权势的品格。诗的前两句是说董文简早年有经世之才,为官时却能急流勇退,不恋权位;后两句是说董文简虽已远离仕途,但他对朝政仍然关心,只是自己不愿去干预罢了。此诗以咏董文简的“渔父”生活,来赞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乾道五年(1169)任荆南提点刑狱司公事时所作。 “伯时四骑”,用典故,指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纨绔不事农桑业。” 意思是:你穿着华丽的衣服,却不懂得耕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而此处则是讽刺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达官贵人。 “弱毫寸纸有馀地,如见天闲八尺龙”。意思是说:你的书法虽然只是一幅很小的作品,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力量和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