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醉乡天地谁开辟,光景冲融古到今。 明月清风一长啸,杯中时见昔人心。 注释:在醉乡里,天地由谁开辟?从古至今,景象依旧美丽、和谐。当明月和清风相伴时,我常常长啸一声,仿佛能听见往日的心境,那曾经的心声。 醉乡七首 醉乡七首其一 天地有情皆乐土,山川无主自闲人。 酒旗斜挂垂杨外,野水横流鱼网春。 赏析:此诗写景抒情,以天地为乐土,写山水之自在,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醉乡七首其二
【注释】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醉乡七首。董端明,名庭坚,江西南昌人,曾任起居舍人、秘书监等职。《宣和画谱》卷五称其工诗,善草书,有《东坡先生真赞》,今存《渔父》《山中吟》《寒食》《夜坐》《听泉》《春雪》六诗。“陶然乐圣”指陶渊明。 老瓦盆中旋泼醅:陶器中旋入酒酿。瓦盆,古代的陶器,以泥土烧制而成。醅,是未滤清的浊酒。陶陶然,形容欢乐的样子。 衔杯:口中含着酒杯。衔,嘴里衔。 痛饮谁能那
注释: 黄金细字勒杯巡:在酒杯上用金子刻上细小的文字,进行巡游。 鱼水恩私:比喻夫妻关系亲密。 但得赐田堪种秫:只要能得到赐田就可以种植高粱酿酒了。 向来浮议不关身:以前那些关于我的浮议与我现在无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奉题董端明的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七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酒桌上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名利的看法。 "黄金细字勒杯巡"
误人吹裂柯亭笛,岂有残英落绮席。 始信寿阳人写真,不知江南近消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误人吹裂柯亭笛 - “误人”意味着此景使人困惑或误会,“吹裂”则形容风力极大。整个短语表达了风力之大,以至于看似有意为之的笛声被误以为是对梅花的攻击。 - “柯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由竹子制成。这里可能是指笛子,而“裂”则形象地描述了笛声的巨大力量,仿佛能够撕裂一切。 -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醉乡七首。 脱靴神气迥飘飘,平日千钟奉帝尧。 老子浮沉人不识,酒垆争席奈渔樵。 此诗以“醉乡”为主题,通过描绘董端明的渔父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陈克以“脱靴神气”形容董端的洒脱,用“平日千钟奉帝尧”来描绘他平常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他的悠闲和自在。然而,这种生活背后是人们对他的真实了解甚少,只能看到表面的浮沉。而“老子浮沉人不识”
第一首: 琴心非佛亦非仙,座下弦歌万二千。 一瓣香中谁会得,要须灵刹散花天。 注释: 琴心:比喻音乐的意境。这里指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非佛亦非仙:指音乐既不是佛教中的佛音,也不是道教或其他神仙的音乐。 弦歌:泛指乐器演奏的音乐。 万二千:形容数量众多。 一瓣香: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小片香火。 会得:领悟、理解。 灵刹:佛教寺庙,这里指神圣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琴心为引
题叶硕父画卷二首 风烟幻出元晖画,林壑天然硕父诗。 不独卷中携栗里,还于句里得渊明。赏析 这首诗是陈克对著名画家叶硕父画作的赞美和评论。诗中通过描绘画作中的山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艺术的赞赏和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注释: 风烟变幻如同元晖的画作,林壑天然如同硕父的诗篇。 它们就像无心出岫的云,轮囷萧索更多姿色。 译文: 风烟变化如同元晖的画作,林壑自然如同硕父的诗篇。 它们就像无心出岫的云,轮囷萧索更多姿色。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二句写画之妙,以“风烟幻出”形容其笔墨神妙,如真如幻;“林壑天然”形容其布局之奇,有景无我。三、四句写画之趣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奉题,是请人代写的。奉:敬辞。董端明:即董迪,字元平,号东原,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官、集贤校理等职。他善画山水竹石,尤以水墨写竹见长,与苏轼友善。渔父醉乡:指隐逸生活。唐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后遂有“渔父”之称。烧香图:画中有道士焚香图。十六首:本诗共十二句,每句五字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相如绿绮有新声,荀令熏炉非故情。 曲罢空山满香雾,飘然还上赤霄行。 释义:司马相如拥有的绿绮琴弹奏出了新的乐音,而荀令君的熏炉并不是他原本钟爱之物。一曲演奏完毕,整个山谷弥漫着香烟,仿佛神仙一般飘然而去,又返回到高高的天穹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董端明所献《渔父醉乡烧香图》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司马相如和荀令君的音乐才能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