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何伯言画: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 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 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 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 注释与赏析: 1.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这句话表达的是何子对于山水画的热爱和执着。他深知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画山水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注释】 难陀:梵语nanda的音译,意为“善”。幻登伽女:指佛经中的阿难陀女。 苏密多:印度地名,为佛祖释迦牟尼所建,位于喜马拉雅山中。 正士:正人君子。 分供:分给。病维摩:即《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经》。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曾向朝廷献上《集贤院学士李公择画墨竹》等八首诗,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集贤院学士李公择画墨竹》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大意说
曹夫人牧羊图 日长永巷车音细,插竹洒盐纷妒恃。 注释:日子漫长,永巷中传来车轮行驶的声音,人们纷纷插柳枝,洒着盐巴,相互嫉妒争斗。 美人零落泾水寒,两鬓风鬟一挥涕。 注释:美丽的姑娘们散落在泾水之畔,她们的发髻随风飘散,不禁泪流满面。 柔毛𧤏𧤏与人群,儿女恩怨徒纷纷。 注释:柔弱的毛线衣和周围的人群一样,他们的儿女之间充满了恩怨纠纷。 洞房那复知许事,但画远牧连空云。 注释
注释:五月菊(即菊花) 黄菊有本性,霜后更显其幽茂。 比喻名缁(黑染的丝线),象征般若(佛教经典中的一种教义)。 太史谨慎地占候天象
【诗词原文】 代王正平自为谏掾乞画凭肩美人扇子二首 道人已悟孩提事,弃掷泥儿坏纸鸢。 闻道近来都识破,丹青便面亦轻捐。 【诗词注释】 ①“道人”句:意谓道士已领悟孩童的天真,把玩着泥塑的小孩儿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迷恋于泥制的玩具了。“弃掷”句:意谓抛弃了那些旧时所玩的、已经毁坏的风筝。“丹青”句:意谓听说近来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即使是美丽的画像,也不过只是人的面貌的写照,因此也就不把它当作宝贝了。
注释: 游谢乡,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内。四山为我洗苍玉,四山为群山,苍玉指山石上的绿苔,我为诗人自己。归上方,指归隐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的游历经历和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雨里落帆游谢乡”,“雨里”表明了天气的状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落帆游谢乡”则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航行的场景。谢乡即现在的安徽省境内。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游历的地理环境
注释:壁间卫玠的眉目,膝下枚皋的言语。 纵使无情似郎主,那能对此不沾巾。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以咏史的方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赞美了卫玠和枚皋两位历史人物的才情。诗中的“闺情”指的是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壁间卫玠眉目是”,描述了卫玠的美貌,如同壁间画像一般栩栩如生。卫玠是西晋时期的美男子,他的形象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美的代名词。这里的“眉目”指的是他的容貌
【译文】 九月的瑞香正盛开,宣和殿里春风早吹起。 红锦熏笼二月时,流落人间真善事。 九秋霜露却相宜,天赐良缘好兆头。 【注释】 1. 九月的瑞香正盛开:瑞香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在农历九月盛开,所以用“九月”来描述。 2. 宣和殿里春风早:宣和殿是北宋时期的宫殿之一,春天在这里吹起东风,意味着春天来得早。 3. 流落人间真善事:这里的“流落”可以理解为被遗弃或失去原有的位置
注释: 官曹,指官府。文书堆满床,形容官府中堆积如山的公文、书信等。愦愦,形容人心情烦闷,无所作为。度日,消磨时间。孤昼长,孤独地度过漫长的白天。安得,怎么能够得到。如彼二三子,像那些志同道合的贤士。二三子,泛指志同道合的人。抱琴挟策,抱着琴和书,指有学问的人。置我旁,指把我安置在身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仕途上的失意与郁闷,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首句“官曹文书堆满床”
注释 此老:指张文潜,唐代诗人。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自古以来。 马:这里比喻人。 狗:指卑贱的人。 却笑:反而讥笑,表示不以为然。 蹇驴:跛脚的驴,借喻自己。 朝天:直上云霄,形容升官。 聊尔:姑且。 据鞍:坐在马背上。 觅句:寻找诗句。 想知:可知。 行处似乘船:行走的地方就像坐船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友人张文潜的赞美和鼓励。他通过描绘张文潜骑马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