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三月中气,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零度。出郭:从城外出来。幽期:隐居的生活。迟:停留。花叶不飞:风停之后花叶不动。香尘微敛:香气随风而散。雨馀时:雨后余晖。雕镌冰玉:指书法如琢如冰如玉。挥扫:挥笔书写。龙蛇:比喻书法笔势。好字好诗独我得:好的诗词只有我才能欣赏和理解。拟:同“臆”,臆想、设想。胡为:为什么。 【赏析】
注释: 1. 异域逢君本不期:在异地遇到你本来就没有期待。 2. 湛然深恨识君迟:深深地感到遗憾,认识你太晚。 3. 清诗厌世光千古:清丽的诗句厌倦了世间的繁华,流传千古。 4. 逸笔惊人自一时:超凡脱俗的文笔令人惊叹,独一无二。 5. 字老本来遵雅淡:我的字迹本来遵循着优雅和简约的风格。 6. 吟成元不尚新奇:写诗时并不追求新奇的事物。 7. 出伦诗笔服君妙:你的诗歌风格超越了常规,令人钦佩。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 风云佳遇未能期,自是鱼龙上钓迟。 岩穴潜藏难遁世,尘嚣俯仰且随时。 百年富贵真堪叹,半纸功名未足奇。 伴我琴书聊自适,生涯此外更何为。 注释: 风云佳遇:风云变幻的时机,指遇到好的机遇。 自是:自然如此。 鱼龙:喻人才。 钓迟:比喻自己才学不高。 岩穴:指隐居的地方。 尘嚣:尘世的喧嚣。 俯仰:低头仰头,形容对世事的态度。 百年:一生。 富贵:财富和地位。 半纸:一纸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其五 壬午年,耶律楚材于西域河中地区踏青。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西域佳景的赞叹和对东君不世情的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1. 壬午:指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耶律楚材正任陕西经略副使,因事被谪岭南,路过河中。 2. 西域:泛指今新疆一带。 3.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 花藏径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 含笑山桃还似识,相亲水鸟自忘情。 遐方且喜丰年兆,万顷青青麦浪平。 注释: 1. 壬午: 指天干地支中的壬年和甲午年的合称。甲午年是农历的马年,而天干中的壬年则是马前一年的壬子年。在古代中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而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为十二地支,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六十甲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 1. 四海从来皆弟兄,西行谁复叹行程。 2. 既蒙倾盖心相许,得遇知音眼便明。 3. 金玉满堂违素志,云霞千顷适高情。 4. 庙堂自有夔龙在,安用微生措治平。 5.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 绿野春深好雨晴,落红万点狐儿血。 7. 古道西风瘦马骨,夕阳西下几时回? 8. 山中相送罢君行,日暮青溪烟水寒。 9.
注释: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在壬午年,即公元763年,作者从河西走廊赴西域游历。 不如归去乐馀龄,百岁光阴有几程: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回到家里享受晚年的安宁吧。 文史三冬输曼倩,田园二顷忆渊明:我学习了三年的《诗经》、《尚书》、《礼记》,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汉代的司马相如和扬雄那样精通文史;我拥有一块田园,想要效仿陶潜(渊明)那样过着田园生活,但是却没有实现。 宾朋冷落绝交分,亲戚团栾说话情
注释: 1. 春雁楼边三两声,东天回首望归程。 - 春雁楼: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楼台或地方,与春天的雁鸟有关。 - 三两声:表示雁鸟的数量不多,只是偶尔发出几声。 - 东天:东方的天空,指回家的方向。 - 回首望归程:回头看着归家的路上,思念着家乡和亲人。 2. 山青水碧伤心切,李白桃红照眼明。 - 山青水碧:形容山水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 伤心切:形容心情悲伤,难以自抑。 -
【译文】 异域春郊草又青,故园东望远千程。 临池嫩柳千丝碧,倚槛妖桃几点明。 丹杏笑风真有意,白云送雨太无情。 归来不识河中道,春水潺潺满路平。 【注释】 1.壬午:年号,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西域:古代对新疆地区和中亚的称呼。河中:唐代安西四镇之一。游春:春游。十首:一首诗有十个句子,所以十首指的是这组诗有十首。 2.青:绿。 3.东望:遥望东方。千里:表示距离远。 4.临池:靠近水池的地方。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寓迹尘埃且乐生,垂天六翮敛鹏程。 无缘未得风云会,有幸能瞻日月明。 出处随时全道用,穷通逐势叹人情。 凭谁为发丰城剑,一扫妖氛四海平。 注释:寄居在尘世之中暂且以生活为乐,如同天上的鸟儿收起了翅膀却依然能够翱翔。我无缘得到像风云一样的际遇,但却有幸能够看到太阳和月亮的明亮。随着时间的变迁,我始终遵循着正道行事,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感到心满意足。我对于世间的富贵荣华并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