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二月好踏青,且莫临风叹客程。
溪畔数枝红杏浅,墙头半点小桃明。
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时平。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其五
壬午年,耶律楚材于西域河中地区踏青。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西域佳景的赞叹和对东君不世情的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 壬午:指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耶律楚材正任陕西经略副使,因事被谪岭南,路过河中。
- 西域:泛指今新疆一带。
- 河中:指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西。
-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
- 草木青:草木开始生长。
- 芳菲:花草树木茂盛繁盛。有期程:按季节规律到来。
- 花藏径畔春泉碧:花朵藏在小径旁,泉水清澈如玉。
- 云散林梢晚照明:云朵消散在树梢上,晚风送来光明。
赏析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是耶律楚材的一组诗歌,其中《游春》为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域河中的春天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耶律楚材在贬谪期间的心态变化,从对生活的不满到对自然的热爱,最终达到了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翻译
壬午年,耶律楚材于西域河中地区踏青。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西域佳景的赞叹和对东君不世情的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耶律楚材的这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贬谪期间的心态变化,从对生活的不满到对自然的热爱,最终达到了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