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之作,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动植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感慨。 1. 山中怪物变:这里的“山中怪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些奇特生物或现象,它们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仿佛具有生命力。 2. 草木自四时:描述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它们随季节更迭而生长或凋零,体现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3. 秋水照短发:秋天的水波反射出诗人稀疏的头发
燕子楼 繁华随逝水,日暮高楼空。 哀哀徐陵妾,事主不及终。 空房辍膏沐,明妆为谁容。 春风燕子来,秋风燕子去。 去来影带双,孤鸾抱憔悴。 回首醉娇时,百花不敢媚。 注释:燕子楼:指唐代诗人杜牧所建的“小楼”。徐陵妾:徐贤,杜牧的妾。事:侍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徐贤的女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逝水”、“高楼”、“春风”、“秋风吹”等,通过这些意象
诗句逐句释义 1. 畹中有幽兰,风露饱清抱 - 畹中:指院子里或园中的一块地。 - 有幽兰:庭院里种植了幽雅的兰花。 - 风露:自然风和露水。 - 饱清抱:充满了清新与纯净的气息。 2. 含章不求闻,坐见九秋老 - 含章:这里指兰花的花苞,含有香气。 - 不求闻:不追求被人赏识。 - 九秋老:秋天到来时,花已凋谢变黄。 3. 夫君日已远,佩饰为谁好 - 夫君:这里指心爱的人或伴侣。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学生逐句翻译,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分析作答。 首句中的“堪容鹤”是说竹子的种类繁多,足够容纳白鹤栖息;“恐碍鱼”是说池中不养莲,恐怕会妨害池中的鱼儿。这两句的意思是:竹林里能容纳许多种类的鹤,池塘中不养莲花,恐怕会影响水中的游动之物。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 拟古:模仿古人的作品。 骊(lí)龙:传说中龙的一种,有角和鳞片,生活在深渊里。 明珠:珍贵的珍珠。 奇气久磅礴(péng bó):形容龙的奇异气势长久不衰。 鲛人(jiāo rén):传说中住在海里的人。 海若(hǎi ruò):传说中的海神名,这里指大海。 至宝:最宝贵的宝物。 谅(liàng):相信,以为。 珍藏(cáng zhuì):收藏。 远托:寄存在远处。 贱所贵
徂徕有嘉木,薿薿高连天 。 徂徕是地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麓,这里生长着一种美好的树木。 修柯濯雨露,沃叶藏云烟 。 树木的枝条长而直,叶子宽大,上面布满了水珠,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雨。树下的云气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朦胧。 根蟠九地暖,声落四壁寒 。 这些树木生长在地下,它们的根系盘结在一起,深深地扎根于温暖的土壤之中。它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仿佛来自寒冷的墙壁之间。 由来所养□,不与春相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秋吟二首”“晓径支筇步屧迟,西风吹露湿秋衣。举头凝望青山外,万里江天一雁飞。”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第一层,写诗人晨起漫步在山径上,举头凝望远处的青山。“晓径支筇”点出时间是早晨。“支筇”,即拄着手杖的意思。“屧”
《闺情效香奁体三首·其三》是元代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以闺情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里的忧愁和相思之情。接下来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金鸭烟销一字香:描述了一个场景,即金鸭(古代一种熏香器)中的烟雾已经消散,而房间内只剩下一丝淡淡的香气。这个细节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接下来的诗句做了铺垫。 2. 满怀春恨强梳妆
略彴当门石径斜,槿篱深护野人家。炊烟起处江村晚,一片斜阳万点鸦。 在这首诗中,“略彴当门石径斜”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景象,其中“略彴”指的是小桥流水的意境,而“当门”则形容石径的入口正对着一座小桥的门,给人以幽静之感。“石径斜”进一步强调了路径的自然曲折与倾斜。“槿篱深护野人家”则转向描述周边的环境,“槿篱”即用槿木编成的高矮不齐的篱笆,它不仅保护着周围的自然景致
注释:我懒得在装饰华丽的梳妆台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因为我害怕寒冷的春风吹透罗衣。 我的黄金发簪和珊瑚坠子都被风吹得晃动不定,我独自站在春风中欣赏盛开的牡丹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闺情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春天里独自欣赏牡丹的情景。诗中“懒向妆台对镜鸾”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女性的慵懒与娇羞;“罗衣怯薄正春寒”则写出了她对春寒的畏惧与担忧;“黄金络索珊瑚坠”一句则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