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注解】: 陶令: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五柳先生”,以爱菊闻名。 林逋:北宋著名词人林逋,字君复,后人称“和靖先生”。 晋宋:指东晋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 高节高才:指高尚的志向和才能。 【译文】: 世人如果像陶渊明那样看菊花, 诗人如果像林逋那样咏梅, 那么那些喜爱花的人, 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诗,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赞美陶渊明
【解析】 题中“稚柳已回春暖意,残梅犹结岁寒心”“百年身世诗中老,好景难消几度吟”是全诗的关键句和中心句。“稚柳已回春暖意”,写春风拂面,柳叶舒展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残梅犹结岁寒心”,写冬日的寒枝上依然挂着的梅花,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坚强性格;“百年身世诗中老”,“百年”指人的一生,“身世”指人的生命历程,“诗中老”指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即在诗歌中度过了一生。“好景难消几度吟”
注释: 1. 紫燕:指燕子,通常在春天出现。 2. 评春语:用言语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评价,这里指的是春天的气息。 3. 画梁:指房屋的屋梁装饰有画,这里可能指的是春画或者彩绘。 4. 黄鹂:黄莺,春天常见的小鸟。 5. 搀晓:清晨时分。 6. 啭垂杨:黄鹂在柳树间鸣叫。 7. 博山:古代的一种香炉,常用于熏香。 8. 书窗:书房中的窗户。 9. 风飐:风吹动。 10. 瓶花:插在瓶子里的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并吞六国独称雄,经籍灰飞烈焰中。 关键词解释: - 并吞六国: 指的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 - 独称雄: 表示在历史上只有秦朝做到了这一壮举。 - 经籍: 古代书籍和文献。 - 灰飞烈焰中: 形容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大量书籍化为灰烬。 译文: 秦朝统一六国,独步天下,只因为焚书坑儒,把大量的书籍都烧成了灰烬。 2.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篇圯上汉成功。 关键词解释:
【诗句释义】 夏日陪王君玉泛舟鉴湖:夏天时陪伴王君玉一起乘船游览鉴湖。 波光万顷接天光,画舫归来载夕阳。:湖水的波纹像万顷一样广阔,与天空相连。乘坐着画舫归来,车上还装载着夕阳。 一棹湖心天不暑,万荷风里满身香:划着小桨到了湖心,天也不那么热了。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香气扑鼻。 【译文】 在广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与天空相接。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只返回,车上还装着夕阳。 划着小船到了湖心的深处
【注释】 清碧:清澈。金英:金秋的菊花。玉露:晶莹的露水。姮娥:传说中嫦娥的代称,这里指月亮。深夜:深夜时分。不禁寒:无法忍受寒气。敲句:吟唱诗歌。倚遍:把栏杆都走了一遍。 【赏析】 此词为写中秋之夜赏月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情在景中,景在情里,意境幽美,令人神往。 “清碧金英玉露漙,姮娥深夜不禁寒。”这是对眼前之景的描写,清碧、金英、玉露等都是秋天的象征物,而姮娥则是月光的化身
注释:在天边斜阳还挂在树梢,林间归鸟已经飞回巢穴。黄昏时请不要把柴门关上,恐怕有诗人带着月光敲着门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天外斜阳犹在树”,以夕阳余晖映照树梢,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第二句“林间宿鸟已归巢”,则描绘出鸟儿归巢的情景,给人一种安详祥和的感觉。第三句“黄昏莫把柴门掩”,提醒人们不要关闭门户,以免错过欣赏美景的机会。最后一句“恐有诗人带月敲”
【注释】 修竹馆舍:幽雅的竹林别墅。 无梦到高唐:没有梦到高唐(即楚襄王梦遇神女之事)。 相逐东风过粉墙:随风飞去,掠过红粉墙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诗人的闲情逸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乳燕衔泥春昼长”写出了燕子在春天里忙着筑巢,为新生命的到来做准备。“枕书无梦到高唐”则描绘了诗人枕着书籍,悠然自得地欣赏美景的情景。“桃花红雨梨花雪”,则是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注释】 泪浣香腮粉未干:指泪水湿透了脸腮,但脸上还残留着香脂。泪浣,眼泪洗面。 相思成病怯春寒:由于思念亲人,以致生病,又因为怕春天的寒冷。 此情欲向琵琶诉,整得琵琶又倦弹:想用琵琶来倾诉内心的思念之情,但弹奏时却感到厌烦。整得,整理。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一首抒情小诗。首联写她思念之苦,泪已湿了脸腮,但脸上的香脂还未擦干;二联写她的相思之苦,为思夫而生病,又怕春寒
【注释】: 蓼汀:水边长着蓼草的汀洲。暝色:傍晚时的天色。迷清昼:使晴朗的白天变得昏暗。云阁:指云层,也指云雾缭绕的山峦。西风:偏义复词,指秋天的凉风。未成:没有完全形成。 赏析: 首联“漠漠寒烟暗蓼汀,江涵雁影不分明。”是写景诗,描写的是秋季景色。“漠漠寒烟”形容秋日天气之阴冷,“暗蓼汀”则点出时间是傍晚时分,此时天昏地暗,视线模糊,一片朦胧。接着写到江中,“江涵雁影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