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秋声”意思是:听到秋风的声音,感到了凄凉。 “庭外梧桐叶叶风”,“庭外”二字,点明地点
竹林夏日 不被炎热的阳光所侵扰,万竿翠竹高耸。如同仙人的林地,仿佛是晋代的林子一样。 这位诗人常常带著寒冷气息,在绿荫下醉卧,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注释: 1. 不受炎光玉万竿 - 这句形容竹子被烈日炙烤而不受影响。"炎光"指的是强烈的阳光,"玉万竿"则形容竹子高大挺直的样子。 2. 仙林便作晋林看 - 这里的仙林指的是神仙居住之地,晋林则可能是指晋朝时期的山林。将两者相比
注释:谁在送着寒冷的声音进入我的梦中,遥想有人在戍楼东方。明天梅岭的花朵将像雪花一样飘落,未必都是昨夜风的原因。 赏析:这是一首写边塞风光的诗。首句写角声入梦,暗示征人思乡之情;次句写戍楼东望,暗点边地严寒、战事紧张。第三句“明朝”二字,既指梅花开的日子,也暗含出征之日。最后一句“未必都因昨夜风”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补充解释,表明梅花飞落并非全是昨夜风的原因。这首诗通过写梅
《杂咏》 新绿园林微雨后,落红庭院夕阳时。 一声杜宇催春去,贪睡棠妃未必知 注释 - 新绿园林微雨后:新绿的园林在微细的雨后显得更加清新翠绿,雨滴打在叶子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如同音乐,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 落红庭院夕阳时:落红的庭院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红彤彤的花朵和落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一声杜宇催春去:杜鹃鸟的叫声仿佛在催促春天离去
夜窗 香篆烟销夜已阑,砚池冰结漏声寒。 梅花悬影书窗上,应待诗人带月看。 注释: 1. 香篆烟销夜已阑:香篆(一种熏香)的烟气已经消散,夜晚已经过去。阑,结束的意思。 2. 砚池冰结漏声寒:砚台(写字或画画的工具)上的水已经冻结,漏壶的声音听起来很冷。 3. 梅花悬影书窗上:梅花的影子悬挂在窗户上。 4. 应待诗人带月看:应该等着诗人带着月光来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
【注释】 杂咏:即《春日杂兴》。柳,暗指垂柳。嫌:讨厌。莺声涩:莺鸟叫声不悦耳,声音发哑。花怯东风:花朵怕受春风的吹拂。蝶梦寒:蝴蝶梦在寒风中。偶忆故园春色好:偶尔想起故乡春天景色多美。他乡花柳带愁看:他乡的花儿柳树也带着我的愁苦。 【赏析】 此篇为《春日杂兴》组诗之一。全诗四句,写景抒情。前两句写暮雨和东风,后两句写对故乡春色的怀念。诗人触景生情,由物及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与你相逢,你心里怎么想,我也和你一样。别责怪近来我寄给你的信少了,因为秋空里大雁不肯飞下来和我相聚呀。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上阕写期盼与盼望;下阕写自己写信少的原因及大雁不落的原因。全诗以“相思”为线索,将离别之苦和重逢之喜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注释:囊底诗成无卖处,床头金尽已多时。 元龙豪气依然在,惯守清贫岂足悲。 译文:囊底的诗已经写好,却没有人买,我的床头金也花光了。 但是元龙的豪气仍然存在,我习惯了贫穷难道值得悲伤?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仍保持豪气,不因贫穷而沮丧的情怀。首句“囊底诗成无卖处”,描绘了自己囊中诗已成篇却无处出售的痛苦;第二句“床头金尽已多时”,则反映了自己生活困窘
注释:没有人的气节和节操又怎能称得上是人?肚子里有着诗书却能够自成一家又怎么能和普通人一样呢?实际学识和真才实学又有谁能够真正识别出呢?在江湖中很难遇到像杜司空一样的大才。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和品德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和节操,那么他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一个人肚子里有着诗书,却没有真正的才华和才能,那么他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才。诗人认为在实际生活中
【注解】: 陶令: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五柳先生”,以爱菊闻名。 林逋:北宋著名词人林逋,字君复,后人称“和靖先生”。 晋宋:指东晋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 高节高才:指高尚的志向和才能。 【译文】: 世人如果像陶渊明那样看菊花, 诗人如果像林逋那样咏梅, 那么那些喜爱花的人, 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诗,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赞美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