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诗句原文: 睡晓犹然怯曙晖,芙蓉颜色慰朝饥。 因留宋玉亲炊饭,却赏王敦竟脱衣。 心许湔裙三日去,人知叠骑几时归。 还愁守到浓欢夜,瘦得蛮腰剩一围。 注释解析: - “睡晓犹然怯曙晖”:描述的是在早晨醒来,仍然感到害怕阳光照射。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新的一天的不确定感或对晨光的畏惧。 - “芙蓉颜色慰朝饥”:使用芙蓉比喻美人的美貌和健康的颜色来安慰饥饿的自己。芙蓉通常象征美丽和清新
【注释】 掷下离襟:放下离别的衣襟,意指送别。东昌: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东营。里中儿:家乡人。疵文雅:讥笑文雅(指自己的诗作)。天下人能谅酒狂:天下的人都能谅解我的狂放(指饮酒)。羸形:瘦弱的身子。度冰霜:比喻不怕严寒,勇往直前。提笔曾过古战场:指自己曾在战场上杀敌。 【赏析】 《送韬仲叔之东昌》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赠友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抒发了豪迈之情和壮志凌云之心。
【诗句释义】 1. 收拾残书剩几篇,轻狂踪迹廿年前。 2. 笑倾犀首花间盏,醉掉蛾眉月下船。 3. 黄祖怒时偏自喜,红儿痴处绝堪怜。 4. 如今兴味销磨尽,剩爱铜炉一炷烟。 【译文】 1. 收拾了剩余的几篇文章,轻狂的足迹已经消失二十年了。 2. 笑着举起犀牛角杯,在花间小酌,醉倒在月下的船中。 3. 黄祖发怒时却偏偏自得,红儿痴迷之处真是让人心疼。 4. 现在对一切的兴趣都已消磨殆尽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纵未能狂已胜痴,与僧闲说与儿嬉。 - 词语解释: - 纵未能狂:即使没有达到疯狂的境界,但胜在一种痴迷状态。 - 与僧闲说:与一位僧人随意交谈,表现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态。 - 与儿嬉:与孩子们嬉戏,显示了一种童真的乐趣。 - 背景分析: - 诗人可能在描述自己即使在不狂放的状态中,也能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这种心态可能源于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或是一种哲学上的领悟
【注释】 1. 有治具:有准备的餐具。相邀:邀请。恐其未能脱略也:担心你无法脱俗,即超然物外。先寄此诗以广其意:先寄这首诗来扩大你的视野。 2. 宾至愁君昼寝惊:客人来了却让主人忧虑,以致他白天睡觉被惊醒。愁君,为客人担忧。 3. 茶炉:茶炊。想已沸秋声:想来已经煮好了秋日的味道吧。 4. 无烦座客矜牛炙:不需要客人炫耀烤牛肉了。 5. 只倩厨娘点雉羹:只好叫厨师给炖鸡做汤了。点,动词,用。雉羹
【注释】 望衡对宇,形容两楼相望,高耸而平齐。 曳屐,穿着木鞋行走。 花下有柑,比喻朋友之间关系亲密无间。 卷中,指书信。 身堆眼事,指为官者多事缠身。 社立狂名,指在社会上有名气,受人尊重。 别后不知谁是客,指别离之后,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知己朋友。 一般凄绝,指离别之苦令人难以承受。 度残年,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之情。首二句写友人东去,作者送友登楼,两人相对,欣然自喜
长至前一日霜月甚冷饮于先孝斋头俄而醉矣睡矣端己韬仲孝先频呼不觉继以扶携拥掖余竟颓然其时僮仆无一人从者韬仲卒倩一客负余以归且行歌相送直至余居呼吾儿起置余于所坐胡床覆以被裘而后去四鼓始醒儿云若此因纪以一诗志友生之志爱云 【赏析】: 此为《全宋诗》录入的王洋的作品。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在长至节那天,饮酒到深夜,友人扶掖着自己回家,并嘱咐儿子用鹿车送自己回家,自己却因为酒后昏沉而没有察觉
逐句释义: 1. 矜严时已逗风情,五字诗中目乍成。 - “矜严”指的是庄重、严肃的样子。 - “时已逗风情”意味着随着时间的进展,原本的庄严逐渐显露出一些柔情。 - “五字诗”是指由五个汉字组成的诗。 - “目乍成”指的是突然之间,目光开始变得温柔或柔和起来。 2. 折齿幽人犹有我,扫眉才子更无卿。 - “折齿幽人”可能是指一个性格内向、不擅长表达感情的人。 -
有赠四首 秋风长簟恨三年,续命曾闻唤小怜。 已向绿珠称弟子,倘容张硕伴神仙。 筵前笑顾樱桃掷,烛下偷分茉莉穿。 端似悼亡唐后主,见伊枝叶又情牵。 译文: 我怀念你,如同在秋风中摇曳的竹席,已经三年了。我曾经听说,可以借助续命术来延长生命,但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你已经在绿珠身上找到了灵感,成为了她的弟子,如果允许的话,你也可以与张硕一起陪伴神仙。 在宴会上,你曾经微笑着把樱桃扔向天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第一句:“国花第一数姚黄,更共明珠字夜光。” 注释:国家中的花朵排名第一的是姚黄,它与珍珠相配,如同字画中的夜光石。这里赞美了姚黄的美丽和珍贵。 第二句:“笑靥乍圆全似母,病容尤好莫羞郎。” 注释:她的笑容(笑靥)刚刚圆润起来,就像妈妈那样亲切可爱;即使病容不佳,也比那些不健康的样子要好,不要为此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