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岛云
《过盱江麻姑山题绝句》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缪岛云所作,题为《过盱江麻姑山题绝句》。诗中描绘了万叠峰峦的壮丽景色,以及在此处与友人相会的情景。下面将一一解释诗句,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1. “万迭峰峦入太清”:“万迭”形容山峰层叠不断,层层叠叠的景象。“入太清”意指山峰之高耸入云,仿佛进入了清新的境界。 2. “麻姑从此会方平”:“麻姑”为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用来形容此地仙境般的环境
汤泉 暖泛朱砂石壁幽,轩皇曾浴上丹丘。 阴阳相煮连珠浦,今古长煎泻镜流。 紫气晓笼烟色澹,锦霞明照火光浮。 何方为洗身轻后,便跨飞龙到十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创作的《汤泉》一诗。此诗描绘了汤泉的美景,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暖泛朱砂石壁幽”,以暖意铺开,形容汤泉的热气如同温暖的阳光,温暖而舒适。朱砂作为红色矿物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朱砂石 - 这是对这首诗的标题,可能是一个比喻,暗示了诗的内容可能与玉石或者石壁有关。 寒岩万丈陟崔嵬 - 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岩石山岳,给人一种冰冷、高远的感觉。"寒岩"和"崔嵬"都是形容词,用来描绘山岳的冷峻和高大。 只恐朱砂势便颓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山岳的担忧,担心它一旦被破坏,就会像红色的沙子一样迅速消失。"朱砂"和"颓"都是关键词,前者是山岳的颜色
【注释】 仙僧洞: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 先朝:指唐朝。 日东僧:即日僧,是唐代著名高僧。 乘龙:指乘坐龙船或龙舟。 石径已迷红树密,萝龛犹在紫云凝:指杜甫当年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和紫气蒸腾的云雾。 砵盂峰下留丹灶,锡杖前边隐圣灯:指杜甫当年居住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了一座山峰(砵盂峰),山上有一座炉子(丹灶)
【注释】 (1)“白鸟”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白鸟在远处飞翔,天空中有一片彩虹。 (2)四五片霞生绝壁:四五片晚霞映照在峭壁上。 (3)两三行雁过疏松:有两三行大雁经过稀疏的树林。 (4)“抛芥子”句:比喻佛家禅宗的悟禅之道为放下一切执著。 (5)“折杨枝”句:比喻佛家禅宗的悟禅之道为随遇而安,不执着于物。 【赏析】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白鸟、玉虹
注释: 1. 仙桥:指仙境中的桥梁。 2. 飞鸟外:形容桥梁高耸,与天空相连。 3. 双峰横架碧天心:形容山峰高大,如同双峰横卧在天空中心。 4. 月中:指月亮之上,暗示仙人过桥的情景。 5. 笙磬音:古代乐器,这里借指美妙的音乐。 6. 丹灶路:指通往炼丹炉的小路,象征修行之路。 7. 瑶草湿:形容道路两旁生长着翠绿茂盛的瑶草。 8. 朱砂泉:指红色的泉水,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矿脉。 9.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黄山天都峰奇景的七绝。前二句写登天都峰所见之景;后五句写山中所见所感。全诗以“险”字为主,写出了登临黄山天都峰的惊险感受。 【答案】 译文: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注释: 盘空:盘旋于天空。 千万仞:形容极高。 上丹梯:指登天都峰。 迥:远。 他山:指黄山周围的山。 清晓:天刚亮的时候。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石人峰景色的七言绝句。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1. “双峰何代列巍巍” - 描述两座山峰,它们在历史上显得格外壮观。 2. “忽化仙人世所稀” - 这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景象的赞叹,似乎只有仙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3. “九天何日却同归” - 暗示着山峰与天空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仿佛它们总有一天会回归到一起。 4. “风生松柏喧天乐” - 描述了风吹过松树和柏树的场景
马迹石 堪信曾鸾驾,寻仙道已成。 因过盘石上,如印玉沙行。 苔逐方圆匝,泉随深浅生。 临回山色暮,拂拂翠云平。 注释: 堪信:令人相信 鸾驾:神话中的神车,这里指代仙人的坐骑(鸾)或马车(驾) 因过:经过 盘石:圆滑的石头 方匝:周围环绕 随:顺从 深、浅:指水流的深度和流向 拂拂:轻轻摇曳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小诗。诗人通过对马迹石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解析】 本诗为一首题画诗,写诗人登黄山所见的景物。首句“望黄山诸峰”点出题旨。次句“峰峰寒列簇芙蕖”,形容山峰之高耸入云,用“寒列簇芙蘤”比喻其高,形象生动而新颖;三、四两句写“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馀”。“峭拔”指险峻陡峭,形容山峰之高;“三十六”、“一千馀”是虚数,形容山之多。五、六两句中“浮丘”、“黄帝”、“丹灶”和“玉书”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处。末句“终待登临最高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