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
注释:寒芦卧着,显得稀疏发黄;远水分界,水面上泛着淡淡碧色。秋荷好像有情意,相映成趣,与水中的鱼儿互相辉映。 赏析:诗人用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秋景图。首二句“寒芦卧疏黄,远水分淡碧”,描写了秋天芦花萧瑟、水天一色的景色,画面清新、宁静。第三四句“秋荷如有情,相映两鸂鶒”则是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写荷,将荷花比作有情之人,又与水中的鱼相互映衬,写出了荷与鱼之间的和谐关系。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
注释: 追和:一种幽雅的姿质,在严寒中为谁展示。 似嫌冰雪清,故作黄金浅:似乎嫌弃冰雪的清澈,所以故意把金黄色调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幽素”来表现梅花的品格,“凌寒”来表现梅花不畏寒冷的性格;“金浅”则形容其颜色之淡,与冰雪之白形成了对比,突出梅花的高洁。整首诗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傲雪绽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注】道者,指王法圆。 【赏析】此为酬赠之作。诗中“誓将三寸舌”、“求结万人缘”等句,都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全诗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在公元845年所作。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著名诗人,有《长江集》存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注释:拄着拐杖来到山中,心情也变得勤快。寒冷的石头上的枯萎树木互相亲近。 赏析:诗中的“杖锡”,是指拄着拐杖步行,形容行旅之劳。"东来意亦勤"表明诗人为了探访友人而踏上了旅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还通上人卷 格清词苦与谁论,携绕钱塘给事坟。 所得岂容人继和,朗吟应被鹤听闻。 月轮冷照千岩雪,霞片轻装万叠云。 投向吾庐卜知己,拟将诗草为师焚。 注释: 1. 格清词苦与谁论:意为我的诗歌(格清)虽然清苦,但无人能够理解(与谁论)。 2. 携绕钱塘给事坟:意为我带着这些诗歌(格清词)环绕着杭州的给事官墓地(钱塘给事坟)。 3. 所得岂容人继和
注释: 一抨兰若复谁家,坐见羲和下日车。 燥吻未濡莲社酒,枯肠空搅玉川茶。 摇风绿竹初翻箨,过雨红葵甚放花。 得句至今频示我,安能郁郁久兹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因上人的三首诗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因上人一起赏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一抨兰若复谁家,坐见羲和下日车。”描绘了诗人与因上人一起欣赏兰若寺的美景。兰若寺是一处宁静祥和的地方
【注释】 1. 日月漂流,日月如流水般地飘流而去。 2. 一鸟过,一只小鸟飞过。 3. 别来心迹病维摩,自从离开以来,心情和志向都如同维摩诘居士一般。 4. 是非孰辨聊分谤,谁能分辨是非?我姑且用此来分散别人的诽谤。 5. 诞信相讥要止讹,以荒唐的言论相互嘲笑,需要用这种荒唐的言论来制止错误。 6. 摇落独怜松不改,虽然秋风萧瑟,但松树依然傲然挺立。 7. 澄清尝见海无波,清澈的海水,没有波澜。
注释:画扇上的胡子奋扬,似乎想有所作为,收起翅膀却有待时机。画工技艺高超,画出的景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画扇的小诗。诗人以生动的笔墨,细腻地描写了画师作画的情景。前两句描绘了画师奋髯欲动,待机而起的场面,表现出他蓄势待发,一展宏图的气魄。后两句描绘画师运笔如神,妙笔丹青,画出的物状变幻莫测,栩栩如生。全诗语言平易质朴,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时,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注释内容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修辞等,并据此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1.“苍头猎猎走风车”中“苍头”是奴仆的通称,这里指侍候主人的家仆,“猎猎”形容马跑得尘土飞扬的样子,写出了仆人的忙碌。诗人用“苍头猎猎走风车”描写侍候主人家的家奴们,他们忙碌而辛苦地奔波。
注释: 1. 白云飞处是吾家,石眼泠泠水一车。 2. 醉日到来应种竹,梅时过尽好藏茶。 3. 遥怜壶枣初成实,似说占禾半吐花。 4. 已得伽陀微妙句,归欤香火讽啰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第一句“白云飞处是吾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白云”象征着自由、轻松的生活状态,而“吾家”则代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归宿和安宁。第二句“石眼泠泠水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