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遂成
荣国公姚广孝(其二) 三年胜负白沟河,直捣南都不议和。 到处机宜参李泌,常时主守倚萧何。 江山王气收龙虎,日夜军声乱鸭鹅。 垂老功成身入定,未须治第赐宫娥。 注释: 1. 三年胜负白沟河,直捣南都不议和:指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三年战斗,击败了建文帝,夺取了帝位,并决定不再讨论和议之事。 2. 到处机宜参李泌:指在战争中,各处需要策略时,都参考李泌的智谋。 3. 常时主守倚萧何
【译文】 在京城,夏原吉是太子少保兼华盖殿大学士的重臣。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勤政务农,使国家安定繁荣。他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疾苦,为民造福。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夏原吉在京城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事迹。首句“川遥榆木望圜扉”描绘了他站在京城的高处,遥望着远方的山川,期待着早日回到家乡的景象。次句“谏采金珠速赈饥”则是说他听闻家乡有饥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夏忠靖原吉 其一》。 首句“太液池东燕赏优,翠炉银瓮玉垂钩。”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太液池边举行的宴会上,人们享受着美食和美酒,气氛热烈。翠炉银瓮指的是精美的餐具,玉垂钩则是盛放食物的器具。这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豪华场面。 第二句“古来工魏何曾死,人说成周未是仇。”通过对比古代和当代的政治情况,表达了对时事的看法。这句话中的“何曾”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曹操
威宁伯王越 烽火丹心老战场,全凭一钺制番羌。 官奴入厂交初密,妓女从军气转扬。 塞外琵琶觞夜雪,套中筚篥幕秋霜。 旋风飘卷朝鲜国,慷慨侯封万里长。 注释: - 烽火丹心老战场:烽火,战争时的警报信号;丹心,指忠诚的心;老战场,指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战场。形容王越忠诚于国家,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 全凭一钺制番羌:一钺,古代一种兵器;制番羌,用武力制服敌人。比喻王越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默写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古诗文阅读”中“理解与现代语境转换”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时一般要经过审题-确定内容-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等几个步骤。本题的关键词有:入直三朝、蛾眉、害宠、谮偏工、凿江、试卷、读不公、逾绝徼、苦心夺嫡、护储宫、汉王法死、占城弃、应吊忠魂等。
于忠肃谦 其二 大厦全凭一木支,欲加之罪究何辞。 蟒衣封贮贫如素,竹沥亲调宠太奇。 曾沮徐珵南渡议,未齐杨善北行赀。 东宫废立臣心苦,自有千秋汗简知。 注释与解析: 1. 大厦全凭一木支: - 此句比喻政治或组织的成功依赖于关键人物的领导力。在古代中国,“大厦”通常代表一个庞大的系统或国家,而“一木”则指的是支撑整个大厦的关键部分或个人。 - “欲加之罪究何辞”,意味着如果指控某人
靖远伯王骥 其二 诗句解读: 1. 战获金牌又虎符,南征未许者蓝和。 - “战获金牌”意味着在战争中获得了重要的军事胜利或荣誉。 - “又虎符”可能指的是得到了代表军权的重要物品(虎符)。 - “南征未许者蓝和”则表达了一种对南方征战尚未结束的遗憾,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成功征服或控制南方地区。 2. 桥浮栅外元凶逸,疏置筒中间道过。 - “桥浮栅外元凶逸”描述了桥梁被冲毁
杨文定溥的这首诗,是关于他的朋友、同事和恩师赵歧。 二相东西并一时,逡巡南郡廿年迟。 宫中对泣才苏轼,狱底穷经注赵歧。 珰祸将萌无独断,阁权在握或旁移。 寿星幸遇宽仁主,记侍东宫赞释之。 注释: 1. 二相东西并一时:指的是杨文定和赵歧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相当,都处于重要的位置上。 2. 逡巡南郡廿年迟:表示杨文定在南京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仍然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宫中对泣才苏轼
诗词原文 经济虽然倚介夫,二公归去势终孤。 横流都作抽帆计,画寝空悬负扆图。 此狱可生宜善解,斯文将坠要潜扶。 保全国体知多少,识得丹心一片无。 译文与注释 1. 经济虽然倚介夫,二公归去势终孤。 - 经济:指经济政策或治国之道。 - 倚:依赖或倚仗。 - 介夫:特指有才德的官员。 - 归去:离开职位。 - 势终孤:形势最终孤单无援。 2. 横流都作抽帆计,画寝空悬负扆图。 -
杨文贞士奇 四朝元老雁行齐,帝眷优隆顾独西。 玉体无虞王在赵,珠崖永弃国为黎。 包容相意称师德,笃慎乡评愧日磾。 休暇亦多般饮会,民间疾苦是诗题。 释义:杨士奇是明朝的一位重要大臣,他在四个朝代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被皇帝特别看重,常常被召见。他的身体没有疾病,因为他的健康状况良好。他的国家被放弃是因为他的国家被其他国家侵占了。他虽然有包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但是他的家乡的评价却是不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