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晋
诗句解释: 1. 登千佛山:登上或到达千佛山。 2. 春郊积翠锦云连:春天的郊野里,山峦叠翠如同锦绣般铺展,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3. 嫩绿新黄色色鲜:春天的新绿和嫩黄,色彩鲜明,生机勃勃。 4. 千佛莲花香带雨:千佛寺中,莲花盛开,香气四溢,仿佛带着细雨的清新。 5. 孤城雉堞翠生烟:古城独自耸立,城墙和雉堞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6. 高峰东锁华泉水
注释: - 翠华掩映玉玲珑,一片空明断太蒙。 翠华掩映:指美丽的景色掩映着华丽的装饰,形容景色美得令人陶醉。 玉玲珑:指玉石雕琢成的精巧物品,这里比喻洞内的美景。 一片空明断太蒙:一片空明:形容洞内空旷明亮。太蒙:指天空,这里借指洞外的天空。 步虚人入水晶宫:步虚人:道教中指神仙,传说中可以步行在虚无缥缈之间。水晶宫:用来形容洞内晶莹剔透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洞府景象
这首诗是李白的《登泰山》。全诗如下: 攀萝绝磴望三齐,洞口云深去路迷。 海角日痕千尺线,天门晓刻一声鸡。 露盘仙掌骞铜柱,月窟灵根驾彩霓。 五色文成聊展翰,峰头灼烁照青藜。 逐句释义及赏析如下: 1. 攀萝绝磴望三齐,洞口云深去路迷。 - “攀萝绝磴”形容攀登陡峭的山道,“三齐”指山东的三个郡,分别是齐国、鲁国和东阿国。诗人站在山顶,远眺这片土地,但因山峰高耸,云雾缭绕,使得山路显得更为险峻难行
【解析】 此诗是杜甫登泰山之作。“其三”即第三首,诗人借登泰山以抒写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结构紧凑,对仗精工。 前两句写登山之难。“驾壑凌空复道斜”,意谓在高峻陡绝的山路中,曲折盘旋而上,犹如凌驾于山巅之上,而复道则更是险要异常。“回旋百折石抽芽”,意谓曲折盘绕的山路,使得岩石被挤压得如同抽芽般,可见其险峻。后两句写登临之乐。“云中凤辇过黄岘,天上鸾箫近碧霞”
诗句注释如下: - 碧霞高映五云车,洞府清虚近帝居。 碧霞:指彩虹,象征祥瑞,也用来形容天空的美景。五云车:古代神话中的五色云车,代表尊贵和权威。洞府清虚: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非常清幽、神秘。 - 何事泰阴藏御制,却缘䲭尾有天书。 泰阴:这里指的是皇帝,因为“皇”字在古汉语中有多个意思,其中之一是帝王的意思。御制:皇帝的命令或作品。䲭尾:传说中龙的尾巴,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权威和地位。天书
【注释】 1. 上帝高居接大罗:指泰山在天庭的地位。大罗是天宫,上帝居住之地。 2. 百灵呵护日鸣珂:百灵鸟护佑着太阳,使它的声音如同马珂一样悦耳动听。 3. 籀文剩有秦人笔:秦朝的篆书,即籀文,尚有遗留下来的文字,仿佛是秦人书写。 4. 古柏犹存汉武柯:汉朝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庙宇中的古柏树,还保存着汉代的遗迹。 5. 一自神峰连海峤:自从神山与海角相接。 6. 却疑支石泻银河
【诗句释义】 登泰山 其四: 峥嵘天仗势崔嵬,极月扶桑一眺开。 北极春回迎斗柄,东方雷动起龙堆。 登封台上山连袂,日观峰头海作杯。 御气凌风身世渺,吴门匹马望徘徊。 注释: 1. 峥嵘天仗势崔嵬:峥嵘,形容山峰高峻挺拔的样子。天仗,指天空中的云彩。势,形状或状态。崔嵬,山势高耸、雄伟的样子。 2. 极月扶桑一眺开:极月,指月亮最高的时候,也就是月初的时候。扶桑,传说中的神木,是日出的源头。一眺开
明堂 趋朝岳牧俨班行,上代銮舆岁省方。 霸国尚然依泰岱,宗周无复剩明堂。 东皋樵牧寻荒址,大陆风云入渺茫。 鸟迹苔痕迷断碣,清泉一钵咏沧浪。 注释: 1. 趋朝岳牧俨班行:指的是官员们恭敬有序地前往明堂参拜。岳牧,泛指官员;俨班行,整齐的行列。 2. 上代銮舆岁省方:指的是皇帝每年都在明堂举行祭祀活动,以表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承诺。銮舆,皇帝的车驾;省方,巡视四方。 3.
岱岳 其二 青帝宫随斗柄春,碧幢宝盖拥勾陈。 遥连北海长迎气,不许东山一效颦。 台上云封犹是汉,树头风雨却疑秦。 雁回绝顶夕阳下,独向峰前酒数巡。 注释: 岱岳 其二: 岱岳,指泰山。其二,是第二首诗。 青帝宫随斗柄春:青帝,指的是东方苍色的春天,也就是春天的主宰——东方苍龙。“随”字表示跟从、跟随。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杓。“春”,指春季。 碧幢宝盖拥勾陈:碧幢,绿色的华美伞盖。宝盖,华丽的伞盖
岱岳 其一 丈人之峰高接天,芙蓉倒插凌苍烟。 翠盘玉露满仙掌,洪炉金液开青莲。 泰畤相传七十代,秦碑独立三千年。 登封台上日亭午,我来欲控羲和鞭。 注释: 丈人之峰:形容山极高峻,如同丈人一般。 芙蓉倒插:形容山峰形状奇特,仿佛芙蓉花般倒挂。 翠盘玉露:形容山顶上的云雾如盘状,像玉石一般洁白。 洪炉金液:形容山中温泉水像大锅中炼出的黄金一样珍贵。 泰畤相传七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