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壑凌空复道斜,回旋百折石抽芽。
云中凤辇过黄岘,天上鸾箫近碧霞。
五岳会元藏帝箓,千秋泰畤列皇麻。
灵仙秘府探元策,万寿年年献紫葩。
【解析】
此诗是杜甫登泰山之作。“其三”即第三首,诗人借登泰山以抒写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结构紧凑,对仗精工。
前两句写登山之难。“驾壑凌空复道斜”,意谓在高峻陡绝的山路中,曲折盘旋而上,犹如凌驾于山巅之上,而复道则更是险要异常。“回旋百折石抽芽”,意谓曲折盘绕的山路,使得岩石被挤压得如同抽芽般,可见其险峻。后两句写登临之乐。“云中凤辇过黄岘,天上鸾箫近碧霞”,意谓在云雾缭绕之中,乘坐着像凤凰一样的车驾经过黄岘(地名),仿佛可以听到天上鸾凤发出的箫音。“五岳会元藏帝箓,千秋泰畤列皇麻”,意谓五座名山聚集在一起,都隐藏了帝王所授予的符篆,而千年不衰的泰山,则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上面排列着皇帝的御用麻绳。“灵仙秘府探元策,万寿年年献紫葩”,意谓神仙的秘府探查着天地之间的奥秘策略,而每年春天,人们都要向皇帝进献紫色的花朵,作为祝寿的礼物。
赏析:
本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流寓成都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对于自己政治生涯的期待。
诗一开始,诗人描绘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驾壑凌空复道斜,回旋百折石抽芽。”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泰山的险峻和崎岖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泰山上的云雾缭绕、景色迷人:“云中凤辇过黄岘,天上鸾箫近碧霞。”这里的“凤辇”和“鸾箫”都是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威严。同时,“过黄岘”和“近碧霞”也暗示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和云雾缭绕的特点。
诗人转而描述了泰山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五岳会元藏帝箓,千秋泰畤列皇麻。”“五岳会元”是指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尊贵地位;“帝箓”则暗示了帝王权力的象征。而“千秋泰畤”则表明了泰山作为皇帝祭天之所的尊贵地位;“列皇麻”则暗示了皇帝祭天所使用的麻绳的存在。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他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和赞美之意。
诗人转向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灵仙秘府探元策,万寿年年献紫葩。”这里的“灵仙秘府”指的是神仙的洞府,而“元策”则意味着天地间的道理和策略。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和期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