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高居接大罗,百灵呵护日鸣珂。
籀文剩有秦人笔,古柏犹存汉武柯。
一自神峰连海峤,却疑支石泻银河。
相从欲挂卢敖杖,丹灶云烟冷碧阿。
【注释】
- 上帝高居接大罗:指泰山在天庭的地位。大罗是天宫,上帝居住之地。
- 百灵呵护日鸣珂:百灵鸟护佑着太阳,使它的声音如同马珂一样悦耳动听。
- 籀文剩有秦人笔:秦朝的篆书,即籀文,尚有遗留下来的文字,仿佛是秦人书写。
- 古柏犹存汉武柯:汉朝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庙宇中的古柏树,还保存着汉代的遗迹。
- 一自神峰连海峤:自从神山与海角相接。
- 却疑支石泻银河:却怀疑这是从支石上倾泻的银河。
- 相从欲挂卢敖杖:想跟着卢敖一起走。卢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丹灶云烟冷碧阿:想要把卢敖的仙杖挂在云烟缭绕的地方。
【赏析】
《登泰山》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首句“上帝高居接大罗”,以泰山在天庭的地位为出发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对百灵鸟和古柏树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泰山的独特魅力。百灵鸟守护着太阳,使得它的声音如同马珂一样悦耳动听;而古柏树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民族的精神。
第二句“籀文剩有秦人笔”,诗人以秦朝的篆书为切入点,将泰山与秦朝联系起来,表现出了泰山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崇高地位。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古柏犹存汉武柯”,诗人又以汉朝汉武帝时期的古柏树为象征,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赞美。这一句也揭示了泰山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的重要地位。
第四句“一自神峰连海峤”,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泰山与大海相连,表现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最后两句“却疑支石泻银河”和“相从欲挂卢敖杖”,诗人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进一步展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这两句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泰山的魅力。
这首《登泰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