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
这首诗描述了李花的美丽和芬芳。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 - "枝":指的是树上的李花枝。 - "霜葩":指李花在初霜时节绽放的样子。 - "白":描绘了李花的颜色,白色象征着纯洁或高雅。 - "笑":这里用来形容李花随风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在微笑。 - "晓风":早晨吹来的风,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注释: 1. 久旱逢甘雨 - 形容在非常干旱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比喻在困难或困境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2. 他乡遇故知 - 指在外地遇到老朋友或老同事。 3. 洞房花烛夜 - 新婚之夜,洞房即新房,花烛即红烛。 4. 金榜挂名时 - 指考中了功名,金榜即科举考试的榜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终于迎来了甘霖,并在异乡偶遇了老朋友的情境。同时
译文: 先生高洁的品格堪比古人,你与我缔结良缘决不违背。 要让有情的人都成眷属,即使无目也相互依靠。 夫妇相随到老天何其慷慨,生死同行是世间所希。 在寒冷月色中夜晚深沉万里,仿佛华表上的仙鹤一同归来。 1. 注释: - [应瓒挽诗]:应瓒,可能指某位姓应的人(或诗人),挽诗,即哀悼或悼念之诗。 2.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应瓒深深的哀悼之情。通过“先生高谊古人几,缔就良缘誓不违”两句
注释: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中秋之夜的美景和欢乐氛围。首句"秋景今宵半"描绘了秋天的夜晚,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意味着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第二句"天高月倍明"则形容了中秋之夜,天空高远,月亮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第三句"南楼谁宴赏"描绘了人们聚集在南楼,欢庆中秋的热闹场景。最后一句"丝竹奏清声"则描述了人们在南楼上欣赏音乐的场景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先生高谊古人几,缔就良缘誓不违。 要使有情皆作偶,纵然无目也相依。 倡随偕老天何厚,生死同期世所希。 寒月宵深光万里,浑疑华表鹤双归
宋庆元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字德温。 九岁善赋诗,号称汪神童。 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 时王荆公任鄞县县令,赏其为人,荐任司法参军(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的事务)。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 任明州教授。 累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 筑室西山,集诸儒讲学,教授族闾子弟,乡人尊之,称崇儒馆。 有《春秋训诂》。 卒谥文庄,追赠“正奉大夫”(正四品衔)。 生卒年:?-
宋庆元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字德温。 九岁善赋诗,号称汪神童。 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 时王荆公任鄞县县令,赏其为人,荐任司法参军(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的事务)。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 任明州教授。 累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 筑室西山,集诸儒讲学,教授族闾子弟,乡人尊之,称崇儒馆。 有《春秋训诂》。 卒谥文庄,追赠“正奉大夫”(正四品衔)。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