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注释】 孤亭:即怀人亭。云海:云雾弥漫的大海。相思:思念。独上惟吟忆我诗:独自一人登上怀人亭,只有我一个人在默默地吟咏我的诗篇。来此:来到这个亭子。天末:天涯、天边。立移时:站立了好一会儿。 【赏析】 《怀人亭其一并序癸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人于公元1076年(元符三年)任徐州知州期间,曾到过徐州城北的云龙山,并在山上建亭一座,命名为“怀人亭”。公元1084年(元丰元年),诗人又作此诗
【注释】 杂事:即《杂诗三首》之二,此为第二首。 其三:指第三句。 石头城西:指金陵城外的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去来客:诗人自谦之语,言自己虽身处繁华之地,却如同过客一般,对世事并不十分关心。 路熟:形容诗人与石头山的熟悉程度。深惭:深深惭愧。钵山碧:用“钵山”暗指佛家修行者,而“碧”则形容其清澈如碧玉。 山下:指作者所在之处。诗人以山喻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繁华之境
【注释】己丑: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吴文英任太学正、秘书省正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咏红叶为主调。起句写秋雨后的鸿雁,足见秋天的萧瑟;次句写水边枫林,足见枫叶的艳丽;结句写红叶,点明主题。这首词用典不多,但用意深远,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天空海阔须磨驿”的意思是天空广阔无垠,大海辽阔无边,须磨驿站也显得渺小。“山静日长清友园”的意思是青山静静地伫立着,白昼悠长,清雅的友园中花木葱郁,一派宁静的景象。“流落中年仍世外”的意思是我在人世间飘零,却仍像世外闲人一样逍遥自在。“梅花数点忆中原”是说看到梅花,想起中原大地。“甲午”即光绪二十一年,作者时年32岁
诗句解释: 1. 螺髻瑶簪倒碧空,长崎山色似闽中。 - 关键词:螺髻、瑶簪、碧空、长崎山色 - 注释:螺髻,形容女子的发髻像螺旋一样,用瑶簪插着。碧空,指天空的颜色是蓝色的。长崎山色,指的是长崎的景色。 - 译文:螺髻般的瑶簪插入了蓝色的天空,长崎的景色就像闽中的景色一样。 2. 出门十日忽至此,归梦可怜千万重。 - 关键词:出门、十日、忽至、归梦、可怜 - 注释:出门,离开家外出十天。忽至
注释: 海的颜色渐渐变得微茫。自己便进入檐下。 亭子中最好眺望风烟。 如今题作怀人地,白色的鸟在苍茫的水波中飞旋,令人惘然失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诗歌。全诗通过描绘海色、亭子、白鸟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海色微茫自入檐”,描绘了海的颜色渐渐变得微茫,自己便进入檐下的场景。这里用“微茫”形容海的颜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注释:城西的朋友,谁能想起我?一定是丁陈沈黄这些人吧。 海上昨日又遇见润州守官,当时他回望奉先坊。 赏析:这是一首怀友诗。诗人在辛卯年(公元1071年左右)与友人在江都相聚时所作。前两句回忆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后两句是追忆去年在润州时的相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
【注释】:山园脉脉发霜枝,陇首无人夕照移。一段荒寒谁解赏,松梢遮莫揭春旗。 【译文】:山中的园林在寒冷中绽放出洁白的梅花,黄昏时分,没有人在田垄上走过。一片荒芜寒冷的景象,又有谁来欣赏呢?松树的枝条被挡住,无法看见春天的旗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山园探梅的图景。诗人用“山园脉脉发霜枝”开篇,描绘了山园中梅花在寒风中绽放的景象。接着用“陇首无人夕照移”来描绘黄昏时分
诗意解读 诗句释义 1. 顾曲周郎老护军:指的是一个年迈却依旧擅长音律的音乐家。这里的“顾曲”意指欣赏曲艺,“周郎”是对周瑜的雅称,这里用以比喻音乐才能高超。 2. 龙州歌管漫纷纷:描绘了场景中龙州的歌声和乐声纷繁杂乱,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的感觉。 3. 祇应木石心肠在:表示这位音乐家内心坚韧如木石,不受世俗干扰。 4. 除却巫山不道云:意味着除了对巫山之云的吟唱,他并不为其他所动。 译文
【注释】 清友园:在北京市海淀区。 探梅:访梅,指赏梅。 嫩蕊:花蕊。 疏枝:稀疏的枝条。 碧苔:青绿色的苔藓。 盈盈(yíng yíng):娇弱的样子。 屈曲:弯曲、盘绕。 山中老:比喻梅花经久不衰,岁岁如新。 长记:永远不忘。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写的一首咏梅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言简意赅,清新自然。 “嫩蕊疏枝点碧苔,盈盈才得几年栽。”起笔即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