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注释翻译: 利旁有倚刀,猘犬憎兰佩。 倚刀:指剑。利傍:即“剑傍”,指旁边。这句意思是说,剑在身旁,但心却如剑一样锋利。 猘犬:凶猛的狗。这里比喻那些凶狠的人。 兰佩:兰花佩带。这里是以花比人,指品格高洁、清正廉洁的人。 译文为:剑在身旁,但心却如剑一样锋利。品格高洁、清正廉洁的人,不会畏惧凶狠的人的威逼。 礼义苟不愆,孤行在我辈。 愆:违背。这句意思是说,如果我的举止行为合乎礼义,那么
翻译:愚公想要移山,依靠的是子孙后代。 注释:愚公,即愚公移山的故事主人公,他决心要移走挡在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恃有子孙在,意味着他有后代可以继承他的志向。老夫当及身,表示我(指愚公)将有机会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移楼着人海,意指他将建设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成为人海中的一员,象征性地表达出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愚公的决心和行动,以及诗人对此事的感慨和思考。首句直接点明主题
注释:躞蹀(xì dié):步行时小步徐行。意未敛:内心情感未平静。沉吟:低语深思。九原:指死者所去的地下。下从忠端游:跟随忠厚的大臣游历,以尽臣子之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的遗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 首句"躞蹀意未敛"描绘了诗人在临终前内心的纠结与不安。"躞蹀"形容行走时的缓慢而犹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注释】 求题画兰(丁巳):指诗人在丁巳年(1607年)向朋友求诗,作《求题画兰》诗。 流芳:美名流传;香飘远扬。 遗臭:恶名流传。 理欲:道德与物欲。方战:正在交战。 楚灵均:春秋楚国大夫屈原的字,此处以喻诗人自己。 心哀:心中悲伤。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变:改变、变质。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友人求诗的期待和对诗中“留香”“遗臭”的评价。颔联自喻,表明诗人自己也像屈原一样
注释: 园地岂能埋葬花香,梅花是因思念逝去的人而开放的。 有人怀念那花影,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独自默默横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董小宛的深切悼念,表达了他对董小宛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第一句“园岂埋香地,梅为感逝花。”,表达了董小宛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是她的才华和气质依然在人间流传,如同园中的梅花一样,虽然被埋藏,但香气依旧存在。这一句诗以梅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董小宛的深深怀念。
【注释】 潘若海:人名。唐人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又称大吉祥天女品)卷子,是唐代佛教文献。善根不隐没,地味常增长,赡部放光明,有情属吾党。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中描绘了一位菩萨,她以自己的慈悲和智慧普渡众生,使世间充满了光明和温暖。这首诗赞美了她的伟大功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
【注释】 残夜:即“残冬”。壬申:干支,指干支纪年的壬申年。 【译文】 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天还没有亮,我就起床了,独自起来时,谁和我同调呢? 岁月不等人,人到老年不能彷徨,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月亮,也还很年轻。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自述。首联说自己在深夜里起床,并不感到困倦;颔联说,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必为时光易逝而惆怅,因为即使只有一弯新月,也还像当年那样年轻
桃花涧有石刻非人间三字(庚寅) 【注释】: 桃花涧:地名。 石刻:指在涧中的石头上刻的字。 非人间:意即不是人间,形容石刻的奇特。 庚寅:是诗中作者所写诗歌的年号。 【译文】: 双溪分流出翠微,春来红雨想沾衣。 桃花曾见先皇日,真觉人间事已非。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桃花涧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世间变化无常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首句“双涧分流出翠微”,描写了双涧流水从山间流淌出来
【注释】 孤亭:即怀人亭。云海:云雾弥漫的大海。相思:思念。独上惟吟忆我诗:独自一人登上怀人亭,只有我一个人在默默地吟咏我的诗篇。来此:来到这个亭子。天末:天涯、天边。立移时:站立了好一会儿。 【赏析】 《怀人亭其一并序癸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人于公元1076年(元符三年)任徐州知州期间,曾到过徐州城北的云龙山,并在山上建亭一座,命名为“怀人亭”。公元1084年(元丰元年),诗人又作此诗
【注释】己丑: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吴文英任太学正、秘书省正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咏红叶为主调。起句写秋雨后的鸿雁,足见秋天的萧瑟;次句写水边枫林,足见枫叶的艳丽;结句写红叶,点明主题。这首词用典不多,但用意深远,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