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王室中兴岂妄言:表达了对于王室中兴并非空谈的期望。在古代,王室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当提到王室复兴或中兴时,往往寄寓着对国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望。这里的“岂妄言”则强调了这种期望不是无端而起,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待时未可议南辕:这句话意味着等待时机尚未成熟,讨论南方的战略方向尚为时过早。在古代
【注释】 重九: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此日登高饮菊花酒。天倾西北:天像倾斜于西北部,形容天地颠倒。地缺东南;地像残缺在东南部。孰主张:谁主张。俯视中原三万里:从高处往下看中原一带(指北方)有三百多万里。抱膝:指坐而不动。过重阳:即重阳佳节。 【赏析】 此诗为宋末诗人郑思肖所作。郑思肖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元灭宋之后,对国破家亡的痛感使他创作了很多反映自己思想和感受的作品
【注释】: 投门避地久周旋:投门:投靠;避地:躲避战乱。久周旋:长期辗转流离。辽左:指东北,泛指辽国境内。龙飞信有天:龙飞:比喻帝王即位或大赦。信:确实。 纪事:记录事情。成本末:即“本末”,指事情的始末。崎岖又历十三年:曲折迂回地经历十三年。 【赏析】:(此诗首句是自叙其一生的经历,中间两句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评论,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直抒胸臆
``` 使日杂诗 一张一弛力常均,天道如弓事在人。 夏靡阿衡俱过百,张苍乳臭不须论。 译文: 一张一弛,平衡力量很重要,就像天地万物都遵循着自然之道。 夏禹治水,阿衡辅佐,他们共同度过难关,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而张良虽然年幼,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才能,他的智慧足以与古人相提并论。 注释: 1. 使:指郑孝胥。 2. 杂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内容较为随意。 3. 力常均:比喻做事要把握平衡
戌亥去国图: 戌亥,即指戌月亥日。古代用干支纪年,戌月亥日是辛未年的最后一天。此句言辛未年即将过去,诗人离开故土,前往他乡。 人海藏楼事有无: 人海,比喻人世间的纷繁复杂。藏楼,可能是指隐居之处。事无,意谓万事皆为虚妄。此句言诗人在人世间历经沧桑,但始终心怀高远,不为世俗所动。 西山衔阙岁将徂: 西山,古人常用来象征隐逸之志。衔阙,意为仰望帝王宫殿之门。岁将徂,意为时光流逝。此句言岁月如箭
【注释】 1.长庚:即金星。古人以星名代指月亮,故称金星为长庚。 2.杞忧无尽思无边:杞国的人没有忧患意识,但诗人却有无限的忧虑,忧愁之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晓梦前:早晨的梦境之中。 4.偶起:偶然起来。推门:推开门窗,这里指起床。看夜碧:观看夜空中的银河。 5.长庚留焰正横天:指金星悬挂在天空之中,光芒四射。 6.赏析:此诗写诗人深夜醒来,看到天边挂着一颗星星,联想到杞人忧天
注释:皎然在官场上进退有据,没有犹豫和迟疑。天道总是看好后起之秀,只等他白发苍苍时再来京赴任。 赏析: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僧人。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仕途经历的反思与自省,表达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对前途的期许。首句“皎然进退自分明”,点明了皎然在官场上的从容与坚定。第二句“中止休疑业未成”,则表达了他对当前工作或事业的坚持与执着。第三句“天道从来看后起”则是对天命的信仰以及对后辈的期待
使日杂诗 户枢流水理殊明,惰慢终教业不成。 百岁寻常应易得,何须世外觅长生。 注释: 使日杂诗:一种以日常事物为题的诗歌。 户枢流水理殊明:户枢(即门轴),流水不断,所以转动灵活。 惰慢终教业不成:懒惰懈怠最终导致学业不成功。 百岁寻常应易得:百岁是人生的常态,很容易得到。 何须世外觅长生:为什么一定要到世外去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式
诗句释义: 1. 野鸽翻空合又分,知时就食忽成群。 - “野鸽翻空”形容鸽子在空中翻飞的样子。 - “合又分”可能意味着天空中有几只或多只野鸽在一起飞行后又各自分开。 - “知时”指鸽子能够感知天气变化,知道何时飞翔觅食。 - “就食忽成群”说明野鸽在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聚集,形成群体。 2. 黄粱一霎人间事,插翅高飞愧此君。 - “黄粱一霎”用来形容时间短暂,就像黄梁米饭煮熟后很快变凉一样。
解析如下: - 诗句翻译: 1. 「一角玄黄渐射金」:指太阳的一角在天空中逐渐显现出金黄色,如同被射向天空。 2. 「半丸离海欲登临」:指太阳一半在海里,另一半即将登上天边。 3. 「暗中已有人相待」:指在黑暗中有人已经在那里等候。 4. 「二十年来夜起心」:指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夜晚常常有心事。 - 译文: 《使日杂诗·一角玄黄渐射金》是一首描绘日出景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