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孺子
孤云不知处,野雪见行踪。 一饭饱时少,随缘沧海东。 香床通水月,清磬出花宫。 欲结庐山社,谁能问远公? 我们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翻译和赏析: 1. 孤云不知处,野雪见行踪 - 孤云不知处:形容天空中的云朵似乎无边无际,无法捉摸其准确位置。这里的“孤”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孤独与遥远,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野雪见行踪:野地的雪被风吹起,形成了一片片飘落的景象
诗句: 玉泓馆送沈嘉则归越得微字,江上青草出,与君俱未归。 译文:江上的青草已经长出来了,你和我都还没有回去。我们互相看着,都忍不住落下了泪水,明天我们就要卷起行囊离开这里。细雨中,渔舟湿漉漉的,山路在乱石之间蜿蜒。 注释:玉泓馆:一个位于浙江兰溪的地方,吴孺子曾经在那里居住。 微字:可能是沈嘉则的名字,或者是某种象征意义。 江上:指代江上的风景,青草是指江边的青草。与君俱未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就要求学生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此诗首联写诗人自己独立于沙边路,因伤旅客而感到孤单寂寞。颔联两句写风中絮片的飘落以及落叶的凋零,暗示诗人心中酸楚与悲凉。颈联直抒胸臆,表达出对生命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写诗人欲夺宝剑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答案】 注释
【注释】 水国:指临安。 阴霾晚始晴:天色阴沉,到傍晚方才晴了。 归与月同行:归家的路上只有月亮陪伴。 启户邻姬问:开了门,邻居的少女来问。 排舟稚子迎:划着小船的小儿女来迎接。 人家欲灯火:人家想要点上灯火。 犹有隔林莺:还有隔树的黄莺啼叫。 【赏析】 《晚归》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在杭州作客时的晚归。首联“水国春无际,阴霾晚始晴”,写诗人夜归时所见之景;颔联“醉邀花共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是此类题目的关键。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和作者的情感。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览镜”即“照镜子”。 【答案】 译文: 十年来漂泊异乡,三年时间失去了亲人。今天照镜子时,似乎见到一个意中人。 注释: 十载:十年;飘泊:流浪;如见:好像;意中人:心中所爱之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残灯》。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情感。 1. "欲灭寒犹耿,频挑焰不修":这句诗描述了残灯在熄灭后,仍然发出微弱的光芒。作者用“寒犹耿”来形容残灯的余光,表示它虽然已经熄灭,但余热仍然存在。同时,“频挑焰不修”则表达了人们对残灯的关注和照顾,尽管它已经无法继续燃烧。 2. "只缘膏已尽,便觉亮含羞":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残灯的状态。由于油已经用完
注释:江上新月朦胧,淡淡烟霭飘散;江边的花朵被月光冷照,映在身上。 译文:江上新月朦胧,淡淡烟霭飘散;江边的花朵被月光冷照,映在身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夜景,新月、淡烟、冷照、无人、山犬吠声、竹掩荆扉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江上逢王九, 孤舟日已斜。 红妆恼春夜, 白发醉谁家。 注释:在江边偶遇王九,他独自驾着小船,天色已经渐渐晚了。 断岸深无柳, 荒村半有花。 译文:只见到岸边的景色已经十分荒凉了,没有多少柳树;而那荒废的小村庄中却有不少花朵。 武林山水地, 归路勿云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遇到朋友后,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默写,注意不要错字,理解内容。“夫子”“过目”等词语是关键词,要重点记忆。 【答案】 ①只高卧:只是高卧不起。②世人空自忙:世间的人白白忙碌着。③曲涧浮春水:曲折的山涧里漂浮着春天的水。④孤村集众芳:孤独的村庄聚集着各种花草。⑤此时犹未起:此时还(不是)起床。⑥红日到山房:红色的太阳照射在山房上
【注释】 1、“乱竹”句:乱竹,指寺院周围长满了竹子。 2、“长松”句:长松,指佛慧寺周围的高大松树。 3、“坐怜”句:坐怜,指我坐在寺庙里欣赏新月的升起。行爱落花香:行走时喜欢闻到阵阵花香。 4、“破壁”句:破壁,指寺庙里的墙壁有裂缝或洞,可以透出灯光。流灯影,灯光从墙上透出照在地面上,形成光影。悬厓,悬崖峭壁。 5、“支公”句:支公,晋末僧人支遁。他常在山中静坐,不问世事。闲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