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要先解释诗句的含意,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对“荷锄欲访祥云谷,云出天涯昼寂寥”进行赏析。此句的意思是:我扛着锄头想要拜访那神奇的祥云谷,可是在云海茫茫的天边,连日来一片寂静,没有半点声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想要去拜访祥云谷的迫切心情
【注释】 墨菊:即墨菊图。 秋香:菊花盛开时,香气四溢。 伊谁:指什么人。 描得影模糊:把菊花画得不清晰。 陶彭泽: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田园。 僧褐夫:僧人的褐色衣服。 【译文】 三径上秋天的菊花香是不可缺少的,谁能把它画得像陶渊明笔下那样朦胧不清?只担心喝醉了要倒在陶渊明那里,所以才特意选择当年僧人的褐色服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赏菊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雪霁》。全诗如下: 晓分梅影天花白,夜引蟾光玉色明。 卧对轩窗迷近远,忽闻鼓柁剡舟行。 译文: 清晨时分,我推开窗户,看着窗外的梅花影子和天空中的白色云朵,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夜晚时分,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使得整个房间都沐浴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下。 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景色,似乎可以感受到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之间的距离。突然
注释:早上,人们把椒盘摆放在神主牌前,颂扬椒花。新的一年又来临了,要革除旧岁。 却忆去年当此夜,吴江霜落梦归家。 想起去年的除夕夜,我独自漂泊在吴江边,看着寒霜飘落,梦见家乡的亲人
注释: 千里奔驰志未灰,小舟又唱楚歌回。 - 千里奔驰志未灰:指诗人在千里之外仍然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和豪情壮志。 - 小舟又唱楚歌回:指诗人乘坐的小舟再次响起了楚国的歌曲,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故乡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举头遥见□和塔,无数青山隔岸来。 - 举头遥见□和塔:指诗人抬头远望,看到了远处的□和塔。 - 无数青山隔岸来:指诗人面前是一片连绵起伏的青山,仿佛隔着岸来迎接他
【注释】 遣人归寄:派人回家去。归,指回家。寄,指送信。 年馀始报平安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收到平安的消息。 万绪千端:许多事情。 下笔难:动笔写东西很难下笔。 但得双亲长健在:只要父母还能健康长寿就好。 不须流泪倚栏杆:用不着流泪倚在栏杆上。 【赏析】 此诗写久别亲人的思家之情。诗的前两句是诗人自述久盼亲人归来不得的心情。“年馀”句点明时间之久。“万绪千端”句点明思念之情之复杂
注释:派人回去告诉妻子,平安报讯。我的功勋名望未了,只能活到百年。只要贞洁像圆月一样,就不用再梦远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首句“遣人归寄”交代了送信的人是谁,以及送信的目的,即把妻子要来的家书交给她看。第二句“两字平安报细君”则写丈夫收到妻子来信后的感受和打算。第三句是说妻子的回信,第四句是说妻子对丈夫的期望。整首诗以夫妻情深为主题,表达了丈夫对妻子深厚的感情和思念。
【赏析】: 此诗是诗人钱叶省在越中(今浙江绍兴)任上为题画扇所写。 前两句写景,“三月钱塘春渐浓”一句点明题画扇的时间和地点。钱塘即杭州,地处江南,三月份已见春意盎然,而钱塘的松树更是青翠欲滴,仿佛能听到海门山呼啸的风声,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越中风光之秀丽。 后两句抒情,抒发离愁别绪之情。“故人一别知何处”一句,直抒胸臆。诗人与友人离别,不知该去向何方。 末句“天外青山是越中”一句
【注释】 画扇:指诗人自题的《画扇》诗。沧浪:沧海。烟深:烟雾迷蒙。古松阴:苍松的树荫之下。家山:家乡之山,泛指故里或家乡。重叠:层层堆积貌。暮云:傍晚的云雾。寻: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画扇为题材,借咏画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句“一棹沧浪烟雾深”,描写了一幅水墨画般的江南景色,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诗人乘船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航行,船帆上飘动着淡淡的炊烟,远处朦胧的山影隐约可见
【注释】清明时节:清明节气,天气清朗。霏霏:细雨纷飞的样子。越中:指浙江一带。行:旅人。 【赏析】此诗是写江南水乡的景色和客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客子新裁一件白纻衣。“日日江头问消息”句,表现了客子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洗天风雨几时归”,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牵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