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石塘的雪在晴朗之后已经停了,金堤外,积水未消。 冬眠的龙蛰居不动,冻雀相斗显骄傲。 山人披着羽衣聚集在一起,海客穿着薄纱敲冰取火。 手杖挥动催促夜幕降临,雪花洒满严霜的夜晚
【注释】龙山:指代龙山寺,位于今安徽和县。舟行:在船上行走。其一:诗篇的第一首。 野水先秋阔,孤帆树杪行。 天长看鸟没,岸迥觉舟轻。 花褪将残蝶,林藏不语莺。 沉冥谙物理,怀古测幽情。 【赏析】《龙山舟行》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写景诗。诗人乘一叶扁舟,在秋天的野外水面上行进,沿途所见景物有花有鸟,也有树梢上的蝴蝶、树林里沉默的小鸟,还有诗人自己。全诗以写景为主,兼寓哲理,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
《感皇恩·鸳湖泛月》是一首由孙兰媛所作,表达作者在中秋之夜,独自泛舟西湖,欣赏月色之美的诗歌。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解读: - 由拳城外月,不是薄游天:这里描述了诗人在西湖边观赏月亮的场景。"由拳城"可能指的是杭州的一个地名或者景点,而“不是薄游天”意味着诗人并没有急于游览其他景点,而是选择在这里静赏月色。这里的“薄游”可以理解为轻松地游览
注释: 初秋过冰衲上人山房三首 其三 虚亭坐白石,相对如深山。 流水有时住,上人终日闲。 潭空倒影鱼,萍动映花关。 林鸟隔溪鸣,邻僧乞食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秋时节,来到一座山房拜访冰衲上人时所作。全诗通过对山房环境的描绘,以及与冰衲上人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一句“虚亭坐白石”,描绘了山房的宁静景象。亭子虽虚,但坐落在白石之上,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注释】 皂林:地名,在今江苏徐州一带。 次韵:应和他人的诗词而作的诗歌。 行尽早行天:指早起。早行,早起赶路。 野戌:边远的哨所。 残星曙萤畔:天色微明时,残星、萤火虫闪烁。 古驿:指古代驿站。 收秫田:收割稻子。 【赏析】 此诗为酬唱之作,是作者与友人相约早晨同赴某地而作。前四句写清晨出发,后四句写途中所见景物和心情感受。全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皂林”点明地点,“早发”点明时间
桐乡夜泊和韵 桐乡无限绿,桑柘抱城湾。 微雨冷秋色,清溪明客颜。 岸花村径暝,船火夜渔还。 遥指青帘下,提壶叩竹关。 注释: 桐乡:地名,这里指代桐乡这个地方。 绿:形容桐乡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绿色。 桑柘抱城湾:桑树和柘树环绕着城市的河流。 微雨:细雨。 冷秋色: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清溪:清澈的溪水。 明客颜:明亮的面容。 岸花:河边的花。 村径:村庄间的小路。 暝:昏暗,天黑了
注释 相公,指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曾隐居于江西的庐山,故称“乐栖遁”。结宇,建造房子。西林,指庐山。东,指南面的山。独倚,孤独地坐着。槁(gǎo)梧,枯枝。掩关,关闭门。深樾(yuè),浓密的树荫。闲云,飘忽不定的白云。没,遮蔽。生寒空,使秋天显得清寒。去住,指居住与否。总无意,全无心机。水流,这里指心随流水。与,同。水,这里是指心。 译文 丞相乐于隐居山林,建了房舍于庐山之西林。
【注释】: 1. 行吟入古寺,花竹乱幽栖。:步行吟游进入古寺,鲜花和竹子杂乱地栖息在幽静的山林里。 2. 垂柳渡傍渡,夕阳西又西。:垂柳依依地渡过小溪,夕阳又在西边落下。 3. 无人松子坠,对客野禽啼。:没有人打落掉树上的松子,对客人的野禽在啼叫。 4. 只有闲阶绿,苍苔草色齐。:只有闲适的台阶上是绿色的,苍苔和草的颜色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
此身瓢笠外,总不满渔舠。 牛斗星初落,龙山月不高。 晓烟凝白露,秋水渺寒涛。 彼岸行方近,何烦更着篙。 注释: 1. 瓢笠外:指诗人身处的环境。 2. 总不满渔舠:表示诗人的志向并不在此。舠为古代一种捕鱼工具,此处用来形容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3. 牛斗星初落:形容时间已经不早,星星已经落了。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夜晚的景象。 4. 龙山月不高:形容月亮并不高,可能是指月亮不是很明亮
和显公买舟乞食龙山雨阻菩提寺喜晴轻舟凌宿雨,信宿寄招提。 野水浮杯没,烟村乞食迷。 天高过白鸟,虹断入青溪。 稍喜晴光出,斜阳下小堤。 注释:我和显公一起买了一只船,去龙山讨饭。雨中行走十分艰难,过了一夜才到达招提寺。野外的水流动时把酒杯都打翻了,在烟雾缭绕的村庄里讨饭吃,完全被迷惑住了。天空很高,连白鹭都飞得比它还高;彩虹断了后,就进入青溪了。稍稍高兴的是晴朗的太阳出来了,斜阳洒落在小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