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衲(nà)公:即苏轼。苏轼在徐州时,曾自号“东坡居士”,后人又称他为“苏东坡”或“坡仙”。山房:山中的书房。折松:指《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句“故人不可见,新诗寄江头。”苏轼因贬谪黄州而作此诗。其一:第一首。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表达了苏轼对自己政治上的失意、生活的坎坷以及友情的怀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晓舟冲雾出,一望但苍烟。 风叶鸟移树,草虫黾跃渊。 崩云分石坠,偃树辅梁坚。 高卧拖蓬客,沿洄听自然。 【译文】 清晨的小船冲破薄雾而出,远远望去只有茫茫烟雾。 微风吹拂树叶鸟儿飞过,草上的虫子跳跃在深渊。 天空的乌云崩裂岩石坠落,树木倒下却有梁木支撑。 我躺卧在船上欣赏这美景,随着水波向下游去聆听自然的乐章。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晓舟:清晨的小舟。 - 冲雾出:冲破薄雾而出
【注释】龙山:指庐山,在江西。浮家:泛家。原:原本。宜:合适。船子:禅宗六祖惠能弟子法海的号,此处借代惠能。还闻:又听。蘋(píng):一种水草丛生的大萍。采菱:采摘菱角。出鸥:游鱼出没。无累:无牵累。虚舟:空船。期:希望。 【赏析】 《龙山舟行其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从东鲁(今山东曲阜)赴洛阳应试,途经九江,顺流而下,泊龙山
香风庵 草香花香合,何必有风时。 于此得兰若,相扶赖竹枝。 面山云势险,乳涧药苗奇。 不下中峰久,因君出水涯。 注释: - 草香花香合:形容草和花的香气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 何必有风时:表示不需要有风的时候,强调自然的气息更为美妙。 - 于此得兰若:在这里找到了兰花与寺庙(兰若)相结合的景象。 - 相扶赖竹枝:依靠着竹子的支撑,这里可能指的是依靠竹子的坚韧来克服困难。 -
【赏析】 《登采石矶怀太白和董生》,唐末诗人罗隐作。这首诗是一首吊古诗,作者以怀人名篇的形式,追忆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并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首联“长川杳无极,今古大江通”两句写景。长江滔滔东逝,横贯古今,两岸长河渺无边际,浩瀚无边。 颔联“昔日斯人在,千秋作者空”两句抒情。当年李白曾在此采石矶吟哦诗篇,而今已物是人非,只有青山绿水依旧,而千古以来,无人知晓他的才华与高洁。
鉴长以闽甘三佛手见饷口号赋谢 其二闽柑来度岭,初果出祗园。 金色拈留记,蓝尼指独尊。 母遗先启榼,佛供并登盆。 一滴曹溪水,清香沁北源。 注释: 1. 鉴长:此处可能是某人的字。 2. 闽甘三佛手:指的是福建的柑橘和甘肃的佛手瓜。 3. 度岭:通过山脉。 4. 祗园:这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寺院,位于印度,后来成为了佛陀讲经布道之地。 5. 金色拈留记:用金色的纸片记录着采摘日期等信息。 6.
【诗句释义】 飞帕传柑至,相如渴正深。 寒分仙掌露,翠摘母陀林。 清苦通禅悦,空香见道心。 可堪同子建,剥果共联吟。 【译文】 使者送来柑橘,文君正口渴得厉害。 柑橘的清香能分寒气,仿佛是仙掌露水滋润。 采摘柑橘如同采摘菩提树般艰难。 柑橘清香能让人悟出佛家的禅机,闻到香气就能领悟到道心。 可惜我与曹植一样,只能剥开柑橘一起品味其中的滋味。 【赏析】 此诗首句以“传柑”为题,点明主题
石鼓亭 停舟来市集,柳外即临平。 细雨官桥冷,空梁堠鹭迎。 芋田魁渐老,霜降斗初横。 寂寂危亭在,虚传石鼓名。 诗句注释 1. 停舟来市集:指诗人停船来到集市。 2. 柳外即临平:柳树之外就是临近的平地。 3. 细雨官桥冷:细雨落在官桥上,使桥感到寒冷。 4. 空梁堠鹭迎:空荡的桥梁上迎着归巢的鹭鸶。 5. 芋田魁渐老:形容芋田中的人逐渐变老了。 6. 霜降斗初横:霜降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整体和局部写出自己看法。然后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点出即可。“湖光秋望好”一句中,“湖光”“秋望”是描写的对象;“好”是诗人的感受,“好”字下得极妙,使整首诗都笼罩着喜悦、轻松的气氛。“夜色更何如”一句,写诗人夜坐湖亭所见的夜景。“何如”是说与白日相比如何?“更”是程度副词,强调夜晚更加美丽迷人。“待月疏钟后
【注释】衲公山房折松 其二:在衲公山房中折断了一株松树,这是第二句。禅房倒影外,偃蹇一枝寒:这两句是说,禅房的倒影以外,那枝弯曲的松树显得十分苍凉。以我折腰傲,从公摩顶看:意思是说,用我弯曲的姿态来表示傲然的态度,而从你那里去欣赏它的顶部。世宁容直节:指世俗的人不能容忍这种正直的节操。龙亦老泥蟠:指像龙一样的仙人也不能安于这种泥泞的状态。枕石云根曲,悲吟伴懒残:意思是说,我枕着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