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整体和局部写出自己看法。然后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点出即可。“湖光秋望好”一句中,“湖光”“秋望”是描写的对象;“好”是诗人的感受,“好”字下得极妙,使整首诗都笼罩着喜悦、轻松的气氛。“夜色更何如”一句,写诗人夜坐湖亭所见的夜景。“何如”是说与白日相比如何?“更”是程度副词,强调夜晚更加美丽迷人。“待月疏钟后
【注释】 放舟湖心亭:在今浙江湖州南。 秋水杳无际:秋水渺茫,无边无际。 信所之:信步而行。之,往、去。 沙渚上:沙洲上的沙滩。 野鸥期:野鸟的约会。 尘事:尘世杂事。 烟波到晚宜:夕阳西下,烟波浩渺,十分适宜。 归迟迟明月:归船迟迟,明月相伴。 击汰:击筑,一种弦乐器。江蓠:即“江离”,香草名。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游湖归来,泊舟湖心亭,乘着月色泛舟湖上,写下了这首诗
雷峰废塔 清池沉倒影,僧指是雷峰。 松暗忘亭午,秋阴报晚钟。 放生鱼听偈,碓楮水随踪。 欲识西来意,芒鞋及短筇。 译文 清澈的池塘映出了倒影,僧人指着说那就是雷峰塔。 在树影昏暗中我忘记了时间已经是中午,秋天的阴霾传来了晚上的钟声。 放生的鱼听着偈语,舂米的水流随着竹篙移动。 想要了解佛教从哪里来,我穿着芒鞋拄着短筇。 注释 - 清池:清澈的池塘。 - 沉倒影:倒影在水中。 - 僧指
【解析】 本题是理解性默写,解答时注意结合语境与诗文出处来填写。如第一句“襄阳老居士”,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第二句“禅宗五指传”出自宋代释慧空的《颂五指》。第三句“霜掌削金天”,出自唐代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第四句“分甘若个先”,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乐天频梦微之》。 【答案】 长女以三佛手为供复占二首 其一 襄阳老居士,拾橡已经年。 诗思双柑减,禅心五指传。 青腰飞玉女
登南屏山礼寿禅师塔 南屏钟响后,谁不洗尘襟。 湖月悬宗镜,松风了法音。 群生咸自寿,仁者本无心。 神鬼朝幽塔,林灯烱夜深。 注释: - 南屏钟响后,谁不洗尘襟:在南屏山的钟声响起之后,谁能不洗去尘世的烦恼? - 湖月悬宗镜,松风了法音:湖上的月亮如同一面明镜悬挂着,松树的风声仿佛是佛陀传法时的梵音。 - 群生咸自寿,仁者本无心:众生都追求自己的长寿,而仁者本心并不为此所动。 - 神鬼朝幽塔
西陵桥眺月二首 其一 注释: 西陵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为古时通往西陵山区的桥梁。 星汉:指银河。疏树:稀疏的树木。林光:树林中的光辉。远灯:远去的灯火或月光。清吟:低声吟咏。山籁:山林中的声音。应:回应、相和。水波:湖面波纹。澄:清澈。萧然:寂静、空寂。冷似僧:寒冷得如同僧人一般。 译文: 在西陵桥上眺望着秋天的月亮,它总不及西陵山上的月光明亮。 银河从稀疏的树木间升起
诗句:阿监空祠冷,拘卢古佛尊。 译文:阿监的空祠显得冷清而孤独,拘卢古佛的形象威严而又庄重。 注释:“阿监”是指阿监寺或阿监祠,一个供奉佛祖和祖先的地方;“空祠”,意味着这座寺庙已经废弃多年。“拘卢古佛”,则是指一位庄严的古佛,象征着信仰与智慧。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阿监空祠的孤寂与庄严古佛的尊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怀与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尊崇
舟经半山汲安平泉 经过山中一半路程,来到一处泉水。 半山云雨没,云断只茅亭。 半山云雾散去,只剩下一座茅草亭子。 清逼山光冷,甘分石乳青。 清澈的泉水逼得山中的光线都显得寒冷,石上的茶水颜色像青色的石头。 行囊携药鼎,幽事验茶经。 带着行囊和药锅,用茶经来验证这些药物的功效。 几度孤蓬梦,松风唤易醒。 好几次都在梦中梦见了孤零零的蓬草,被松树的风声叫醒
诗句:西陵夜夜月,日日淡于秋。 译文:在西陵桥上夜夜可见月亮,它的光芒日复一日地淡去,似乎不及秋天的明亮。 注释:西陵,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夜夜,表示每天。月,指月亮。日日,表示每天。淡于秋,形容月光不如秋天的明亮。 赏析:此诗描绘了西陵桥上日夜交替下的美景与情感体验。首句“西陵夜夜月”以夜晚的景色开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第二句“日日淡于秋”则表达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和哀愁
【注释】 游三潭观放生池:游赏观赏放生池。 月影:月亮的影子。 虹曲桥通径:指桥弯曲如虹,可以通到池边。 山围翠绕墙:山上的绿树环绕在围墙四周。 芡实:即莲蓬,一种水生植物。 岸柳塞鱼防:岸边柳树像屏障一样挡着鱼儿。 庄惠:庄子和惠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潭观放生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游赏欣赏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