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湖山:指山水风光。底事:什么原因。杂游尘:指世俗杂事。来寻放鹤人:来到这幽静之地寻找那高洁之人。亭空寒更迥,水静月相亲:夜深了月光清冷,水色平静如镜,明月与湖水相互映衬,显得十分亲切。更与梅花约,提壶及小春:在寒冷的夜晚里,我约上梅花,提着酒壶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 本诗写诗人于夜深时到湖山中访友,并同友人赏梅饮酒,以抒怀逸志。首联两句,直陈访友之因;颔联两句,写与友共赏之乐
``` 未到栖真径,尘襟已自空。 万山松籁上,七佛涧光中。 寒竹迎门绿,秋花绕座红。 还应寻惠远,一为证莲宗。 赏析: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未到栖真径” - 此句意味着尚未到达传说中的栖真寺的路径,暗示着一种期待和探索的心情。 - “尘襟已自空” - “尘襟”指的是被世俗尘埃所染的心境或衣着。“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到净化的状态。 - “万山松籁上” -
【注释】 1. 先生高尚士:指和靖,字君实,北宋诗人。 2. 泉石自为邻:泉水石壁是邻居,意即隐居山林。 3. 圣世容栖遁:在圣人的年代里允许隐居。 4. 湖山惬隐沦:山水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愿意归隐。 5. 空亭孤鹤唳:空荡荡的放鹤亭里只有一只鹤在叫。 6. 宿草古梅新:旧草丛中长出的新梅花。 7. 疏影横斜句,行吟若有人:稀疏的身影横斜着,行走吟咏仿佛有人影。 【译文】 你是一位高尚的君子
普度庵 南屏山距离咫尺,灌木丛隐精蓝。 花吐百千亿光华,人参五十三枝长。 到门风竹笑声响,入座水云涵意广。 提榼寻慈氏,他年尔共龛。 注释: 1. 普度庵:这是一座位于南屏山上的寺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而得名。 2. 南屏山距离咫尺:南屏山距离这里很近,几乎在一两个步行的距离内。 3. 灌木丛隐精蓝:这里的灌木丛非常密集,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深深的宁静感。 4.
【注释】 1.《夜至放鹤亭二首》其一:诗人于西陵桥畔,观赏明月,遥想高人隐居之所,在草亭上悠然自得地赏月。2.“况照”句:说月亮高挂在草屋上空,映出淡淡的清辉。“山淡”句:说山色淡雅如画。“寒猿”句:说寒风吹动树上的竹梢,发出凄厉的声音,仿佛是石屏上的猿猴在长啸。3.此诗为七言绝句。4.“长啸谁相和”一句中,“谁”与下句的“石屏”对偶,“相和”与“吟”对偶。5.赏析:此诗写景抒情,情寓于景之中
良夜皎于昼,清光逼太阳。 注释:美好的夜晚比白天更加明亮,月光清澈得仿佛能逼到太阳上。 赏析:诗人以“良夜”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对比“昼”和“夜”,突出了夜晚的明亮与美好。接着,诗人又用“清光逼太阳”来形容月光的清澈和明亮,进一步突出了夜晚的美丽。 舟疑犯河汉,笛欲度伊梁。 注释:船在湖面上行驶,仿佛要穿过银河;笛声悠扬,好像能穿透桥梁。 赏析
【译文】 湖边的山峦环绕着这座废弃的寺庙,无处礼遇能仁的僧人。 只有顽石在说法,沉香燃尽时才露出真身。 佛头栖息在鸽子身上,寺院里牧羊犬驯服而温顺。 黄昏时分我行走于寺院的小路,传来了新火的光亮。 【注释】 废寺:指寺庙被毁坏后剩下的空房和废墟。 礼:恭敬地对待。这里是说僧人对能仁(大德)没有礼貌。 说法:讲经说法。 惟:只是。这里是说只有顽石会讲经说法。 沉灰:指香烟燃尽后的灰烬。 现身:出现
【注释】 壑庵:山名。寻休山上人:即张志和。 涧壑:深谷水溪。 户冷惟猿守,荷欹有獭过:指诗人在寒秋的山野中,只能听到山中的动物声音。 幽情无可共:只有樵夫在远处唱着歌,与诗人一起享受这静谧的山林。 【译文】 人们都说西湖风景好,但湖光山色实在不够多。 不如来山涧沟壑间,满眼都是青翠山色。 只有猿猴守护着门户,白鹭飞过荷塘旁。 我孤寂的心情没有可倾诉的人,只能隔山听樵夫高唱。 【赏析】
壑庵寻休山上人不遇 其一小山穿䆗窱,不复忆西湖。 一自名僧去,空留片石孤。 飞梁贯槎腹,精舍斲云肤。 身世成幽绝,壶天更有无。 注释: 小山穿䆗窱:小山穿过树丛。䆗窱,一种树木,落叶灌木。 一自名僧去:自从那和尚去了以后。 飞梁贯槎腹:飞梁横跨在溪流上,像用船的桅杆贯穿木筏的腹部。槎,木筏。 精舍斲云肤:精舍的屋脊如同雕刻在云朵上的肌肤。 身世成幽绝:自己的命运如同隐居在深山中的隐士一样。
再至南屏山 倚棹湖南寺,南屏隐石关。 松阴应真殿,佛国永明山。 坐久忘为客,游频不碍闲。 夕阳林外路,无雨籁潺湲。 译文: 再来到南屏山, 靠在船上湖南的寺庙, 南屏山在岩石之间隐藏着它的身影。 松树林中应有真宗的殿堂, 这是佛教的圣地永明山。 坐着久了忘了自己是客人, 游览频繁也不妨碍悠闲的时光。 夕阳从树林之外洒下小路, 雨天时水声潺潺如同乐音。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