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原淡远,底事杂游尘。
爱此清秋夜,来寻放鹤人。
亭空寒更迥,水静月相亲。
更与梅花约,提壶及小春。

【注释】

湖山:指山水风光。底事:什么原因。杂游尘:指世俗杂事。来寻放鹤人:来到这幽静之地寻找那高洁之人。亭空寒更迥,水静月相亲:夜深了月光清冷,水色平静如镜,明月与湖水相互映衬,显得十分亲切。更与梅花约,提壶及小春:在寒冷的夜晚里,我约上梅花,提着酒壶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

本诗写诗人于夜深时到湖山中访友,并同友人赏梅饮酒,以抒怀逸志。首联两句,直陈访友之因;颔联两句,写与友共赏之乐;颈联两句,状夜深月明之境;尾联两句,言友情之深长。全诗语言平淡,而意境深远,情调闲适,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写夜至放鹤亭,访隐士不遇,故作此诗。“原淡远”,谓湖山本来如此恬淡遥远。“底事”,何事,为什么。“杂游尘”,即世俗杂事,指官场的应酬和俗人的交往等。

第二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爱此”二字点出作者此行的目的——访隐。“清秋夜”,指秋天的夜晚。“放鹤人”,指隐居于此的隐者。“来寻”,来访,特指夜访。

第三联写夜深时分,诗人独自来到湖畔,只见亭宇空荡,月光皎洁;湖面澄澈,倒映着明亮的月亮,与湖水浑然一体,分不清哪是天边皓月,哪是湖面的清波。

第四联写诗人与隐者的深夜相遇。“寒更”,深夜中的寒气。“亲”,贴近,相挨近。“更与”即再次与,再约。“梅花”,指梅花树。“提壶”,提着酒壶,借指携酒前来。“小春”,小春令,即农历二月初一,古代称立春为小春,这里用其作为时间概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情况。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色,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