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横官道,青山绕废城。
馀民百战尽,落日一江明。
露下秋菰断,营空野鹤鸣。
仆夫已憔悴,前路自相惊。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颔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颈联写秋菰露下,野鹤悲鸣的凄凉景象;尾联写士卒疲惫不堪,前路难行。
【答案】
译文:
白水横架在官道上,青山环绕着这座废弃了的城池。
残余百姓百战之后已经尽数死去,落日余晖照耀下的江面显得格外明亮。
露水滋润着秋天的菰菜,空荡荡的营盘里传来野鹤悲鸣的声音。
服役的士兵已经身心憔悴,前面的路程让他们感到害怕。
赏析:
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白水”是流水,“官道”是大道。诗人通过描写白水横架的官道、青山环绕废城的景色,勾勒出建昌城昔日的繁华与繁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颔联紧承首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馀民”指的是残存下来的人,即被战争折磨得精疲力竭、家破人亡的人们。这两句以动衬静,将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写得更为突出,更让人同情。
颈联进一步渲染这种悲凉气氛。“露下秋菰断”,露水滋润着秋天的菰菜,但此时菰菜却断了根茎,无法生长,只能枯萎死亡,这正象征着人们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营空野鹤鸣”,营空则意味着军营空寂,无人居住。此时只有野鹤在空旷的军营中哀鸣,这又暗示出了人们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尾联由实而虚,以景结情。“仆夫已憔悴,前路自相惊”,这里的“仆夫”是指服役的士兵,他们已经筋疲力尽,甚至到了身体虚弱的地步。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前面的路程实在太远,令人感到害怕。因此,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士兵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也揭示了他们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此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首联写景,为后文作铺垫,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氛围;颔联写人,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毁灭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写物,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变化与人们的心境联系起来;尾联收笔收束,以景结情,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