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湖上月,总未及西陵。
星汉出疏树,林光如远灯。
清吟山籁应,深坐水波澄。
自觉尘踪静,萧然冷似僧。

西陵桥眺月二首 其一

注释:

西陵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为古时通往西陵山区的桥梁。

星汉:指银河。疏树:稀疏的树木。林光:树林中的光辉。远灯:远去的灯火或月光。清吟:低声吟咏。山籁:山林中的声音。应:回应、相和。水波:湖面波纹。澄:清澈。萧然:寂静、空寂。冷似僧:寒冷得如同僧人一般。

译文:

在西陵桥上眺望着秋天的月亮,它总不及西陵山上的月光明亮。

银河从稀疏的树木间升起,树林的光华仿佛远处的灯火。

低声吟咏着,山林中的声音与之相和,深坐其中,湖水的波纹显得如此清澈。

自己感到尘世的足迹已远离,心境宁静得像一位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感受相结合的诗。诗中的主人公站在西陵桥上,仰望天空中的月亮,发现它并不如西陵山上的月亮那样明亮。他转而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发现银河从稀疏的树木间穿过,树林的光华仿佛远处的灯火。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

诗人转向自己的心灵世界。他低声吟咏着,山林中的声音与之相和,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这种和谐的共鸣使得他感到内心的宁静和安详。而当他静静地坐在湖边,看着湖水的波纹时,他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平静和孤独感。这种感受让他感到自己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烦恼和纷扰,心境宁静得像一位僧人。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它既表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感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和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