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1. 松花:指松树的花,松花粉。 2. 清阴:指松树的浓荫。 3. 偃虬龙:比喻松树。虬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形似龙而少角。 4. 晴雪纷纷扫更浓: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5. 六朝金粉尽:六朝,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金粉,指金银财富、珠宝等。 6. 三岛玉尘封:指的是蓬莱仙岛被封为玉尘。 7. 紫苔增厚绿蒙茸: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情况。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棠梨 - 二月的东风拂遍了野地,带来了棠梨的香气。"棠梨"指春天时开的花或果实,这里特指棠树所结的果实。 2. 莺花一片两茫茫 - 在春风中,鸟儿和花朵都显得那么短暂和不真实,给人一种朦胧而模糊的感觉。"莺花"是春天常见的景象之一,"茫茫"则形容其来去匆匆,难以捉摸。 3. 重门深掩同寒食 - 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重门紧闭,似乎与外界隔绝
紫茉莉 惨碧蒙茸覆小山,胭脂渍露晓潸潸。雾绡夜剪鲛人锦,茱带寒吹燕女鬟。 冷艳花姑惊弄色,妖妍阿紫自低颜。却怜华落秋妆怯,好拭红绵映指环。 注释: 1. 惨碧蒙茸:形容山色惨淡,草木覆盖。蒙茸,草木覆盖的样子。 2. 胭脂渍露:比喻花的颜色被露水打湿,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3. 雾绡夜剪:用雾气编织的丝织品在夜晚剪裁。比喻女子在夜晚梳妆打扮的场景。 4. 鲛人锦: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桐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寒食青林报始花,新桐开遍野人家。” 寒食节时,青林里传来了新桐开花的消息,新桐已经开遍了田野上的人家。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日,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人们在这天禁火吃冷食,以纪念被越王勾践所杀的忠臣。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但两者的日期不同。这里,寒食节似乎也暗示了某种生机勃发的氛围。
素馨:一种花卉名,也指其花的香气。 悉茗:即茉莉。初开南海南:在南方初次开放。 蛮娘倭髻不胜簪:蛮族女子,发髻上插满了鲜花。倭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不胜簪,插不上簪子。 侍儿留得佳名在:侍女们还记得这个美好的名字。 幽艳多从故垄探:幽艳的香气,是从坟墓中散发出来的。 弱缕穿残千峤雪:细丝穿过残留的雪。 浓芳郁作四时岚:浓郁的香气弥漫成山峦间的雾气。 卖花一叫炎方晓
这是一首描写棕榈的诗,诗人通过对棕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棕榈山窗清影下栟榈,惊见流黄映石渠。” 注释:棕榈树生长在山中,其影子落在窗前,显得十分清新。当阳光照耀时,棕榈树上流黄的叶子映照在石渠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棕榈树的形态,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
这首诗的标题是《小青花》,作者是唐代诗人郑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幽花葱茜态初酣,嫩蕊窗阴傍晚含。 - 幽花:指颜色深暗或含蓄的花。 - 葱茜:形容花朵色彩鲜艳。 - 态初酣:形容花朵刚刚绽放时的娇艳姿态。 - 嫩蕊:指花蕊尚未展开的状态。 - 窗阴:窗外的光线柔和之地。 - 傍晚含:在日落时分,花朵含苞待放。 译文:深色调的花朵娇艳欲滴,在傍晚温柔的光线下静静开放。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把百合花的形、色、香、味等特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全诗用“百合花”这一中心词串联全篇,构思巧妙,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后点明题旨,结构严谨。第一句写其形,第二句写其色,第三句写其香,第四句写其味,第五六句写其美,第七句以景结情。 【答案】 雪颗(白色的小珠子)凝晖(日光),照夜阑(照着夜半时分)。晚凉庭院吐明玕(晶莹的玉石)
紫玉簪 紫姑借导插华冠,别缀云英映九鸾。 夜半芝房心尽展,秋深兰瀣气尤寒。 相思红玉分钗断,一别琼枝带恨看。 采得莫过夗冢畔,吴宫小女怨歌残。 译文: 紫色的玉簪 紫姑借用玉簪来装饰华丽的冠帽, 别缀上云英映衬着九色的鸾鸟。 深夜在灵芝房中心事尽展, 秋天里兰蕙散发的香气更加寒冷。 相思之情让红玉般的发钗断裂, 一别后带着遗憾看着那琼花枝干。 从采摘的地方是夗冢的边陲,
牵牛花 天上黄姑不耐秋,人间藉草结绸缪。 扪萝抱石支机冷,多露沾衣促织愁。 为圃空寻星渚客,灌花长挹绛河流。 感卿到处缠绵意,乌帽从君插满头。 注释: 1. 天上黄姑不耐秋:天上的黄花(黄姑)不能忍受秋天的到来。黄姑是一种花卉,通常在春天开花,而秋天是其生命的尾声。 2. 人间藉草结绸缪:人类用草编织成布来制作衣物,象征着对生活和爱情的珍惜和期待。 3. 扪萝抱石支机冷:手攀着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