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充满了禅意和诗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登玉泉寺:这是诗题,意味着作者正在访问或已经访问了玉泉寺。 2. 镇日红尘老素颜:镇日,整日;红尘,世俗的纷扰;素颜,原本清白的脸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处于世俗之中,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纯洁和美丽。 3. 偶因松叶叩禅关:偶因,偶然的原因;松叶,这里的松树代表着自然和平静;禅关,禅宗修行者的入口
【注释】 万里长空:形容天空高远。一柱擎天:形容山峰挺拔如柱,直插云霄。名山:有名的山。帝遣:上天派下。镇元冥:镇守一方的神灵。晓开:清晨。蓬海:蓬莱仙山。春泛烟光薄太清:春天时水波荡漾,雾气蒙蒙,映照着太清宫。太清宫:即蓬莱仙山。鸟外:指远处。忽闻传梵语:忽然听到僧人的诵经声。云中时听踏歌声:时而听到僧人在云中行走时的脚步声。振衣:抖起衣襟。高士:高尚的人。芳尊:美酒。侍月明:陪侍明月之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全诗如下: 登千山寺 其一 曲磴夤缘转翠微,扪萝攀树叩禅扉。 空岩积雾笼诸佛,高阁浮空俯落晖。 石壁半余苍颉字,山僧闲拥白云衣。 行人岁月风尘度,来向丹丘问息机。 逐句释义: 1. 曲磴夤缘转翠微,扪萝攀树叩禅扉。 - 曲磴(弯曲的石阶)蜿蜒曲折,沿着青翠的山峦延伸;攀上攀下,触摸着藤蔓植物,叩响了禅院的门扉。 2. 空岩积雾笼诸佛,高阁浮空俯落晖。 -
《登千山寺其二》是明朝诗人李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李辅通过其精炼而富有韵味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和禅宗意境的画卷,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升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以及禅意生活的深远影响
白沙赴诏 江门弄钓丝,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打破先生白鹭矶。 注释与赏析 1. 曾向江门弄钓丝:在江门钓鱼时,曾向水中投放钓丝。 2. 海风吹浪泼蓑衣:海风强劲,波浪汹涌,渔民穿着蓑衣在海上劳作。 3. 忽惊天子黄麻诏:突然接到了来自天子的诏书。 4. 打破先生白鹭矶:打破了自己的宁静生活,被迫离开白鹭矶。 译文 我曾向江门弄钓丝,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然收到天子的黄麻诏文
【注释】 (1)阙题:即原诗题。 (2)白鹿仙人去不回:“白鹿”代指道士,“仙人”暗指隐士。《神仙传》中记载,晋时有名道人张果,自称寿阳人,能行气导引之术,常骑一白鹿在山间遨游。 (3)“山中容有此亭台”一句:意谓这山中竟有这样的亭台,真是意外惊喜。 (4)岸花涧草幽成幻:“岸花”指山边花草树木,“涧草”指溪边的野草,都是自然之物,但在这里却如幻境一般,令人感到惊奇。 (5)月岭云山巧作堆
镇日红尘老素颜,偶因松叶叩禅关。 烟含翠壁泉声细,僧卧白云潭影闲。 雨馀寒玉飞残湿,天落银河挂半山。 钟磬杳然仙子去,夕阳峰外马蹄还
曲磴夤缘转翠微,扪萝攀树叩禅扉。 空岩积雾笼诸佛,高阁浮空俯落晖。 石壁半馀苍颉字,山僧闲拥白云衣。 行人岁月风尘度,来向丹丘问息机
远山红日霭霏微,钟鼓新晴启曙扉。 风袅篆烟清晓梦,云凝瑶草待春晖。 羽旗卷雾催行色,画戟飞霜照客衣。 高卧何如僧入定,一帘松影了禅机
曾向江门弄钓丝,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打破先生白鹭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