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注释】蛩:蟋蟀,秋天叫得特别凄惨。花寒:花在秋夜凋谢。残篝:指未烧完的灯烛。涩指:手指粗糙。萧散意:闲适、超然的情趣。湘岑:即“湘山”,在湖南。 【赏析】这是一首写秋夜怀人的诗。诗人用蟋蟀的怨声和花的凋落烘托出秋夜清冷的气氛,又把孤灯残烛和不熟练的琴声作为主人公孤独无伴、寂寞无聊的象征。诗中还描写了主人公深夜不寐的情景:“鬓就”三句写月照窗纱,微风入室,引起他思亲之情。最后两句说
【解析】 题干是要求赏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要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其情感。然后根据注释对全诗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译文:闲逸的意趣让我独自隐居,静静地观赏着露草上那晶莹的光亮。一只蚊子停息在竹叶上,月亮在萝墙后悄悄躲藏。清爽的天气使人感到空气清新难近,高悬天空的明月令人感觉凉爽宜人。桂花树阴下我衣袖很薄,暗地里轻轻嗅着有微微的香气。 赏析:此诗以“闲意”为题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喜闻烽已撤,泥首谢军官。 试振长天翮,方知铩羽难。 借君新薙竹,护我旧凭阑。 留取一弓地,莫遮江上山。 注释: 1. 喜闻烽已撤:听到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 2. 泥首谢军官:用泥土沾在头上,向军官表示敬意和谢意。泥首是一种古代的礼节,用来表达尊敬和感激。 3. 试振长天翮:尝试展翅高飞。翮是指鸟类的翅膀。 4. 方知铩羽难:这时才意识到振翅高飞是不可能的
注释:甬江市楼夜饮同王焘 蝉稀邻语出,月堕汉光开。 帆入横江去,风催远雁来。 相将娱寂意,未肯放深杯。 醉啸聊抒愤,鱼龙漫见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甬江市楼夜饮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高棂天作水,叶尽有横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其中“棂”字为关键字,意指窗棂。颔联“梦醒愁难醒,独吟还独嗟”,写诗人在梦中醒来后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愁苦,只能独自吟唱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颈联“候鸡延海旭,老豆蔓墙花”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尾联“泱漭吾何系,横矶自钓艖”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无奈。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清雅
注释: 贱子:对他人的谦称。 厌离别:厌倦离别。 故人:老朋友。 思故欢:思念老朋友的欢聚。 过枕有流湍:指梦中的江上小屋,水流湍急。 期难借酒宽:期望难以用酒来排解心中的愁绪。 竹阴灯酽碧:指竹影斑驳,灯光昏暗,天色渐暗。 还尔鬓华看:希望你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家乡塾师诸生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西窗看山 注释: - 西窗:指西面窗户。 - 看山:观赏山水。 - 资(zī)苔色:衬托山的青绿色。 - 经冬缛(rù)似春:经过冬天的严寒,山色依然繁茂,像春天一样。 - 分云明鸟道:山间云雾散开,露出鸟儿飞翔的路径。 - 拾叶见樵人:捡树叶,看见砍柴的人。 - 冷壑(hè)宜琴坐:冷清幽深的山谷里,是弹琴的好去处。 - 馀岚作画皴:余下的山色如绘画一般细致分明。 - 颇惭腰力弱,借杖问西邻
《物藏》这首诗的译文为: ``` 物外行藏 物外行藏,逸出天意之妙处。秋去客心,渐入宁静与平和。转觉海山阔,都蠲萧瑟声。寂林能守梦,落日未妨情。尔鸟巢无恙,查查为底鸣? ```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感情,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感慨。 “物外行藏,逸出天意之妙处。”这里的“物外行藏”指的是超然于物外的境界,是大自然的奥秘与智慧的体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劳、将、适、羞、见、长。 【答案】 译文:(我)有客从远方寄来家书,(你)没有遇到过江的雁,(我)怎么能把尺把长的书信拿给你
【注释】 秋尽:秋季结束。横霜:结霜,即凝霜。沙寒:沙滩冷清。荻叶黄:芦苇的叶片变黄。垂云:指低垂的水气。残雁不成行:落日余晖下的大雁已飞得零乱不堪。我向孤峰立:站在孤独的山峰上。天真万里长:天地广阔无比,无边无际,如“天真”一般。远烟摇动处:远处的烟雾轻轻飘动。隐隐见帆樯: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船帆。 【赏析】 《秋夜泊舟江口》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以写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