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赏析,首先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此题为“题画”诗,内容上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水流何远,春云暖故饶”,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春天景色:春水流淌得多么遥远,春天的云层又是多么温暖啊,所以柳树才生长得如此茂盛。“柳边双燕子,时触最长条”,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柳枝边两只燕子正在嬉戏,不时地飞到柳枝上掠过,在长长的柳枝上歇息
翠袖啼痕日日新,回看汉月远随人。 注释1:翠袖——指代宫女,古代宫中女子常以翠绿的丝织品为衣袖,故用“翠袖”代称。啼痕——指泪痕。日日新,表示每日皆有新泪,形容泪水不断。回看——回头看。汉月——汉代的月亮,这里泛指故乡之月。随人——跟随自己。 不知世上黄金贵,空信朱颜镜里春。 注释2:不知世上黄金贵,空信朱颜镜里春——不知道世间有金子比这更贵重,徒然相信青春美丽如花的脸庞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赏析
注释:与您一起举杯畅饮,以春花为酒祭奠。征马萧然,雁影斜飞。明天我就要离开您,登上岳阳楼远望远方的您。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前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后两句写离别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首诗是作者出京后在报恩寺与友人同游,并作的一首七律。 第一句“去望君门万里遥,旧游方丈话中宵。”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京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远赴京城的路途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二句“世途多妒堪销骨,吏道无媒空折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这句诗中的“多妒”指代的是社会风气和个人遭遇的困难
【注释】 关山:泛指险峻的山川。 石不漱石窦:石头上没有水滴落的声音。 锵旗下如乳:击鼓声清脆悦耳,好像奶子在流一样。 板屋: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房屋。 有居人:有人居住。 终年听风雨:整年都听着风雨声。 【赏析】 《题关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关门山上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绘画感,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之趣。 一
诗句解释 - 历历金吾树影繁:描述在宫外,皇宫的卫兵(金吾)树的影子清晰可见。 - 瑶坛铎鼓动黄昏:描绘傍晚时分,宫殿内的声音(瑶坛的铎声)和鼓点一起响起。 - 迎和门外灯如昼:指皇宫的门前灯火辉煌,如同白天一般。 - 内直诸臣夜拜恩:皇宫内的官员们深夜来向皇帝表达他们的忠诚和尊敬。 译文 在皇宫外,可以看到守卫金吾门的士兵影子繁多,而瑶台的钟声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在黄昏时分响起。当夜色降临
【注释】 涓涓:水流动的声音。濑:水流急的地方,指山间小溪。两两:形容成双成对。鸳(yuán)语:鸳鸯相向而语。回溪:曲折的小溪。无人:没有人迹。桃花:岸边的桃花。渚:水中小块陆地。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山水画,诗人用“石濑”与“江鸳”两个意象来营造静谧的氛围。 “涓涓石濑鸣,两两江鸳语。”第一句写山间细流潺潺作响,第二句写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互呢喃。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面
注释: 1. 飘零宦海笑浮萍:宦海,官场;浮萍,漂浮的浮萍。宦海沉浮,比喻仕途艰难。 2. 一宿云房尚未能:云房,指神仙居所,这里指隐居之处。一宿还未达到隐居之地。 3. 风水泠泠秋树冷:风水,形容秋天树木的清凉气息。 4. 斜阳影里吊孙登:吊孙登,指诗人自比为隐者孙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仕途艰难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以宦海飘零比喻自己的仕途艰难,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辛酸
【注释】 连日:一连几天。 深山:山里。 春寒扑岩坞:春寒袭人,使岩石间的小坞也寒冷起来。 石室:指山洞或石窟,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山洞或石窟。 不关门:没有上锁。 风枝滴残雨:树枝被风吹动,滴滴落下了残存的雨水。 【赏析】 《石室》一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居住在石室中的情景。首句“连日深山雪”,点出时间是冬末春初;第二句“春寒扑岩坞”,写出了天气寒冷,寒风袭来
自从东郡别君侯,吴楚茫茫怅远游。 故国莺花牵客梦,大江风雨动人愁。 偶缘散吏调琴鹤,无复题诗上酒楼。 驿骑萧条山海隔,逐臣心事两悠悠